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比较及启示.docVIP

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比较及启示.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比较及启示

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比较及启示   [摘 要]美、中两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在进程、资金来源、承担主体和立法上各有特点。作为先行者,美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给中国以宝贵的经验与借鉴。本文认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多元化办学体制;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大力发展专科层次的社区学院;实行多样化的入学途径和方式;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元教育投资体制;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比较;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7)03-0100-04      The Comparison of Higher Education Massif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U.S.and Its Enlightenment   MA Zhi-q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 Henan 475001,China)    Abstract:U.S. and China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 in the process, financial resources, bearing body, laws of higher education massification. As a predecessor, the higher education massification in U.S. can provide valuable experience to China. We should put emphasis o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 the community colleg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enrollment system ,the diversification of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modern long-distance education.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 massification; comparison ;enlightenment      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8226;特罗(Martin Trow)在总结了西方若干工业化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为精英高等教育阶段,15%~50%以内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它的大众化模式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大众化之路。   从1998年到2006年我国高校本专科招生从104.8万人增加到540万人,研究生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7.3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39.8万人[1]。可以看出1998~2006近8年的时间,我国高等学校本、专科和研究生招生都增长了4倍以上,创造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为新世纪的教育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为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两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的比较      1.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比较   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由来已久。1900年,各类高等学校在读大学生不到25万人,约占18~24岁适龄人口的4%[2]。之后,高等学校学生入学比例经过了一个数量上的飞跃,1945年入学总数为167.75万人,1954年这两项数字分别增加到244.6万人和16.2%。接着又从1958年的322.4万人和22.0%猛增到1966年总人数639万人,达到30.7%。然后相对稳定地增长到1997年的36.9%[3]。由此可以看出,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适龄青年毛入学率由10.0%到30.7%,花了21年的时间,招生人数率平均增长率不到13.4%。   我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扩招,在校学生1998年为643万,2002年为1 600万,1998~2002年4年间,我国适龄青年毛入学率增长了5.2个百分点,在校学生翻了一倍多,学校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200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 000多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9%。2005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2 300万人和21%[1]。从1998年到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 500万人,毛入学率为22%[4]。8年间平均增长率为36.1%。   由此看来,我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相比速度太快,应该看到我国的人均GDP与美国大众化时期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