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丰富物理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探索
丰富物理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索
摘 要: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摇篮。课堂教学要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浓厚的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通过虚拟操作、选择性评价、智能反馈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课程资源;问题意识;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3-0071-2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通过开发课程资源实现了以更加丰富的方式和手段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教学“活”起来,改变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最终实现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
1 课前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课前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希望他们关注的教学内容上,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日常教学中常采用三种方法来创设问题情景:实验观察法、案例呈现法、问题思考法。
例如,在?M行“压强”主题单元的学习时,在上课时教师通过完成“覆杯实验”“吹不走的乒乓球”“听话的水流”“扎不破的气球”4个实验,打破了学生的惯性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学生将会对“什么力量阻止了水流和乒乓球?”和“为什么钉子越多气球反而扎不破呢?”这些问题产生疑问,进而为后续开展压强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在“覆杯实验”实际教学演示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杯中的水之所以没有流出来是因为纸片被水吸住了,而不认为是大气压托住了纸片导致杯中水流不出来。为了打破学生错误的想法笔者通过自制教具(如图1),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随着瓶中的水不断流出,气球会逐渐变大呢?这样的实验设计既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又通过观察气球形状的变化可以认识到大气压的作用效果,与前面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学习方法紧密地衔接在一起,使学生在头脑中对压强这一物理概念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而在进行“声现象”主题单元学习时,采用了案例呈现法:给学生呈现Flash动画,让学生用心观察,并提出和声音有关的问题。学生纷纷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了大量和声音有关的问题,例如,青蛙的鸣叫声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入人耳的?人耳为什么能听到声音?为什么飞行中的蜜蜂能发出声音,而蝴蝶却不能发出声音?为什么青蛙和蜜蜂发出的声音不同?这些问题涵盖了声现象这一章的知识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在学习“运动的快慢”时,采用了问题思考法,首先,让学生观看刘翔获得110米跨栏冠军的视频,让学生总结“为什么说刘翔的运动比较快?”随后,又出示了自行车追逐赛的比赛视频,让学生再次说出“如何来判断两个运动员的快慢呢?”然后,再出示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又该如何去比较快慢呢?”例如,运动员用10 s跑了100 m,汽车在30 min内行驶了15 km,那运动员和汽车哪个更快呢?随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展示交流解决的思路,从而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物理学中“速度”的含义。
再例如,在学习机械能转化时,课前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过山车的视频,在惊险刺激的视频渲染下,及时给学生出示了一段字幕:过山车在工作的过程中是不需要外界提供任何动力的,那么它是如何去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俯冲、爬升甚至翻转的呢?学生的求知欲望被迅速点燃了,渴求的目光充斥在每一个学生的眼中。
2 课中丰富生活事例,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生成
课堂学习过程中紧密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提供大量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探索物理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通过展现6个蕴含于生活事例中的问题(下雪时为什么容易摔倒?车胎上为什么有花纹?流星是如何产生的?体操运动员比赛时为什么手上要涂抹镁粉?磁悬浮列车为什么可以高速行驶?),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后,教师又提供给学生丰富的生活事例,让学生结合案例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并归纳哪些方法可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3 利用探究活动,促进学生质疑、解惑能力的发展
探究实验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有力武器。在实验活动中教师不仅是让学生按照课本的要求完成既定的实验任务,得到科学的实验结论,同时更注重对实验的拓展,让学生课前思考相关的问题,从而在实验课上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例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学生不旦研究了凸透镜在不同情况下成像的特点,还研究了像和物体上下、左右运动时的关系,以及当凸透镜被遮挡了一部分后像的变化。再例如,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时,要求学生测量定滑轮和动滑轮在提升同一物体时机械效率的大小,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浙ST19壁挂式轻便消防水龙及室内消火栓安装.pdf VIP
- 115米烟囱施工组织方案方案.doc VIP
- 公司叉车点检表模板.docx VIP
- 反弹技术精要后记一舟金石.doc VIP
- 2025年全国电力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知识网络竞赛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 2025年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与治疗 .pdf VIP
- (高清版)B-T 17421.1-2023 机床检验通则 第1部分在无负荷或准静态条件下机床的几何精度.pdf VIP
- 《高考文言文阅读简答题》课件.pptx VIP
- 2024浙ST19壁挂式轻便消防水龙及室内消火栓安装.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