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陆游关山月探析其爱国情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陆游关山月探析其爱国情怀

从陆游的《关山月》探析其爱国情怀    内容摘要:陆游的《关山月》是一首体现陆游爱国思想的佳作,通过对该诗的赏析,进一步研究分析陆游的“至死不变以身报国”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陆游 《关山月》 爱国情怀       在词家辈出的宋代,有一个人却是因写诗名垂千古,这就是陆游。陆游在南宋诗坛的地位可以用一个故事来说明。有一天,宋孝宗问宫人:“当今之世,有没有跟唐朝诗仙李白一样的诗人?”宫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出陆游的名字,从此陆游就有了“小李白”的美誉。    陆游的诗歌创作是我国古代爱国主义文学发展的一个高峰。爱国主题贯穿了陆游60年的创作历程,并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关山月》就是一首强烈体现陆游爱国思想和爱国情怀的佳作。   《关山月》 陆 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陆游以“燕饮颓放”的罪名,被再次免官,闲居成都。而当时宋朝大片土地被金人占领却不能收复,陆游对此感慨不已,用乐府旧题写下了《关山月》、《出塞曲》、《战城南》三首诗,自成一组,表现了诗人谴责朝廷议和、要求恢复中原的爱国精神。    《关山月》本是笛曲,原来以边塞为题材,主要抒发从军战士怀人思乡的情感。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中写到:“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奈)金闺万里愁。”陆游的这首诗却从三个画面展开,即和戎下诏的统治集团、边塞戍楼的战士和中原忍死的遗民,使诗的内容和境界更加丰富和拓展,思想意义也更为深刻。    画面一:高官乐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这一画面是从南宋统治集团写起。写降而合议后文恬武嬉,武备松弛的局面。    和戎诏是指宋朝皇帝向金求降的诏书,即“隆兴和议”。“隆兴和议”又名《干道和议》,是南宋与金继“绍兴和议”之后签订的第二个屈辱和约。宋孝宗赵?继位之后,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采用主战派,积极备战,可是张浚北伐,却遭到了符离之败,这为主和派抓到了把柄,他们暗示金人出兵两淮。南宋被迫在隆兴二年(1164年12月)与金签订了《隆兴和议》。该和议与“绍兴和议”相比主要是在以下方面有所变化。    (1)张浚被杀把原本向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金为叔,宋为侄。    (2)宋每年给金的「岁贡」改称「岁币」,银绢从二十五万两、匹改为二十万两、匹。    应该说,隆兴和议使宋金之间旧的不平等关系有所改变,但对南宋仍是一个耻辱的和约。    1164-1176年,从签订隆兴和议到陆游写这首《关山月》时,已整整十三年,(在这里说十五年是取其整数)从那时起,统帅兵马驻守边境的将军们白白地死守在边境,无仗可打的他们只有看着大片河山沦陷而不能收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南宋朝廷已经下诏和议了,这些统治者们不惜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只为了自己的安乐与享受。关山外是“将军不战空临边”,关山内的达官贵人们则是“朱门沉沉按歌舞”。“朱门”一句将笔触从边境转到关山内,这里是后方,“朱门”二字是出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面对金人入侵,半壁河山沦陷的惨痛局面,这些达官贵人们想的不是怎样去收复失地,而是整天地轻歌漫舞、浅斟低唱,想着怎样地去享受这种歌舞酒绿的奢靡生活。即使现在不能打仗,也应该积极备战,操练军队,一旦时机到来,就可以挥戈上阵,收复河山,而不是让那些用来抗敌的战马,杀敌的弓箭,肥死在马厩里,朽断在仓库里。 “厩马肥死弓断弦”既是对“将军不战空临边”的补充,也是再一次证明这些都是和戎诏下的结果。可见,那些文臣武将们根本没有一点忧患意识,只会苟且偷安,每天是过着“只把杭州作汴州”的醉生梦死的生活。    画面二:战士怨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画面由关山内转到边防战士,写守边战士报国无门,老死边疆的悲愤情感。    由于统治集团的投降政策,北方失地无法收复,战士们只能长期驻守在戍楼,既无仗可打,又不能怀乡会亲,从青春年少熬到了苍苍白发,心中是何等的郁闷、凄凉!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凄清苍白的月光下,听着一声一声的刁斗报时,寂寞无助地过着毫无意义的日子。“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他们希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功立业,完成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夙愿。可是这种壮志和愿望却难以实现,他们只能用哀怨和悲凉地笛声抒发心中的愤懑之情,可是那些达官贵人们,他们只知道在朱门中载歌载舞、逍遥快活,怎能够听懂并理解边关战士笛声中的含义呢?望着死去同伴的累累白骨,活着的战士却壮志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