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民间叙事试论南传佛教对傣泐思想文化影响
从民间叙事试论南传佛教对傣泐思想文化的影响
摘 要:历史上由于接受南传佛教,傣泐在思想文化,尤其是民族性格上出现转化。本文从傣泐民间叙事的角度论述这一转化。一般来说,南传佛教对傣泐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
关键词:傣泐;南传上座部佛教;民间叙事;文化学意义上的民族性格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2-024-03
一、傣泐的族源、宗教、社会习俗和民族性格概述
南传上座部佛教(the Theravāda Buddhism)传统上流行于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斯里兰卡、越南南部、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东部、尼泊尔部分地区和云南傣族地区。20世纪初进入西方世界,上世纪80年代进入新马、港台等中文社会,90年代以后进入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现存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很大限度保持了佛陀时代言教遗产的纯洁性。在中国,传统上其信仰者有历史上傣族土司统治下的布朗族(含克木人)、德昂族、补过人(现划为哈尼族)、大部分阿昌族、部分佤族、沧源彝族、少数拉祜族,以云南边疆的傣族为主体。
有人认为傣族是云南土著,后来学者们根据一些傣文、英文文献,发现历史上傣族确实发生过迁徙,南诏国不是泰族建立的,迁徙不是汉族压迫引起。①傣泐是傣族的主要支系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和周边。
对于南传佛教传入西双版纳的时限,学术界尚未取得共识,有公元前1世纪说、6-8世纪说、13-14世纪说等。根据汉文、傣文资料,可推测南传佛教的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地方和时期情况不一样,不是一经传入就得以立足。因为遇到原始宗教抵制,其传播过程非常漫长,真正繁荣和兴盛可能不会晚于15世纪(明代时)。想弄明白,要再深入挖掘傣文文献。②
从现有资料和分析来看,十三世纪以前在西双版纳原始宗教信仰比较普遍。直到现在很多傣泐乡村仍然有原始宗教的影子,比如巫术、寨心崇拜、猎神崇拜、祭谷魂、祖先崇拜和印度诸神崇拜。在接受南传上座部佛教以前,傣泐的社会习俗有强烈原始宗教色彩,其中很重要的是尚武精神。当时傣族先民的人格理想,和许多同时代族群相似,是勇敢强力和弱肉强食。
反映傣泐信仰原始宗教状况的史诗《厘捧》(《捧改的故事》)中,勐景罕的国王捧改抢走了另一个勐国王海罕的妻子,海罕率领许多勐进攻勐景罕。海罕奉行“水大就赢火,火大就赢水”“抢一点吃一点,抢一点占一点”,在出发前还向部下宣布:“谁的刀快,谁就去拿那些东西。”后来,海罕及部下取得胜利,被当成英雄;捧改,凶狠贪婪,敢轻慢天神,骄勇善战,战败后不愿做奴隶,选择死去。③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 毗湿摩篇》里有类似情节,正义一方为取得胜利不惜采取欺诈手腕,代表邪恶的一方十分遵守战争规则,智者毗湿摩能够分辨善恶,却受邪恶一方供养。邪恶一方的领袖后来虽然失败,天神还是为他洒下花朵。类似的情节也揭示了人类生存的一个困境。
接受佛教以前,傣泐是一个崇武民族。南传佛教传入以后,傣泐社会习俗开始受到佛教影响,具体表现在:比库(巴利语bhikkhu,北传佛教根据梵语翻译成“比丘”)和沙马内拉(巴利语,北传佛教根据梵语翻译成“沙弥”)的修学生活,比库们的布萨,居士的晋升,雨安居,赕白象,念诵护卫经,堆沙塔,烧白柴等活动;傣泐佛教徒在出生、取名、佛寺教育、葬礼仪式、祭祀亲人同时的布施活动;傣泐的社会生产生活和与东南亚国家交往等。表现在文化学意义的民族性格上面,具有慈心、崇尚和谐、温良平和。傣泐心理特征,自信、宽容、开放、共融、平和等。④这一转变,南传佛教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从民间叙事看南传佛教对傣泐民族性格的影响
(一)傣泐文的来源和佛教叙事的历史作用
西双版纳老傣泐文,又称经典傣文,随着南传佛教的传入而创制。经典傣文受到缅文影响,缅文来自孟文,孟文来自南印度文。上座部佛教从印度北方往南传播,经过南印度传到金地国(孟人地区),再到东南亚其他地方和云南傣族地区。经典傣文的出现促进了傣泐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傣族人把他们的文学和历史书叫做“叙事”。
傣泐普遍信仰南传佛教的原因之一是有很兴盛的佛教民间叙事。不少傣泐民众从小听尊者们讲述有趣生动的佛教叙事、念诵护卫经等经文,心灵得到感染、净化,产生对佛教热爱和皈依。一些民间叙事收到一定社会效果,深受喜爱。
(二)《本生经》对傣泐民族性格的影响
《召树屯》叙事中王子召树屯“容貌像熔金般闪光,心肠像麂子般善良”“幸福的王子,他会遭到爱情的折腾”,常培育慈心,安详宁静,在爱情被恶人破坏以后,本着誓死不变决心,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帮助,找回了爱情。《应作慈爱经》:“不要有人欺骗他人,不要轻视任何地方的任何人,不要以忿怒、嗔恚想,而彼此希望对方受苦。正如母亲对待自己的儿子,会以生命来保护唯一的儿子;也如此对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