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译看自译具体化策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节译看自译具体化策略

从节译看自译的具体化策略   摘要: 张爱玲的第一篇译作《谑而虐》采取节译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后三篇作品的自译也采用了这种灵活的翻译策略并有所突破。段落的调整体现出译者对文章结构的重新思考,而细节的添加与删除一方面是译者考虑到双语境读者的接受能力,一方面是因为回归母语语境,激发了作者重新创作的理念。   关键词: 节译; 自译; 具体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544(2008)01-0081-04   Abstract: Eileen Chang adopted brief translation in her first translation work of With Malice toward Some. Such flexibl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fluenced her later three self-translation pieces. Rearrangement of the paragraphs revealed translator’s new idea of structure and the additions and deletions of the details were based on two reasons: on the one hand, the translator had to consider the bilingual readers’ receptivity ; on the other hand, the author’s ideas to re-create were inspired when she returned to native language context.   Key words: brief translation; self-translation; specific strategies      一、 引言      中西译论对翻译理论的关注经过语文学阶段的理论积淀,到结构主义为主要特征的语言学理论的渗透,再到解构主义阶段对传统译论的反拨与颠覆,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建构性的理论特色。总体来看,尽管每一种理论本身都有其自身的建设性和局限性,翻译理论个性化研究的特征愈发明显。西方译论“他者思维的绵延”(李龙泉,2006:16),体现在翻译策略上则是对传统固定的“忠实”概念的适变性运用,尤其在节译和自译过程中表现最为显著。本文结合张爱玲早期节译和自译作品的研究,说明节译与自译在理论形态上的特殊性,并力图寻求节译与自译具体化策略之间的关联。      二、 《谑而虐》的节译策略      张爱玲发表的第一篇译作《谑而虐》,是美国女作家Margret Halsey 的处女作,该小说一发表即成为1938年美国的畅销书。该书主要以日记体的形式,叙述了作者随丈夫以英美教育界交换教授的身份赴英国德文州任职,两人在一路上的见闻佚事。原作由本年(日记没有写具体年份)的5月30日记到次年的1月6日。全书文笔优美,语言流畅风趣,是美国文学中讽喻英国文化的颇有魅力的作品。日记体的形式给了作者灵活自由的视角。日记时断时续,那些精彩的片段既可按照时间顺序推演成长篇,单独来看也是兴味盎然的小故事。日记夹叙夹译,轻松幽默的笔触之后是作者清醒而深刻的思考。当然,日记体在赋予作者创作自由度的同时,也带来一些相应的问题,如主题的表现不够集中,叙事冗长拖沓,且有琐细重复之嫌。张爱玲的节译,充分展现了译者作为优秀作家的素质。译文经过精心而到位的剪裁,整个故事的精华仅用16个段落表现出来,结构紧凑流畅,主题突出,篇内衔接自然。   首先,从文章的标题来看,With Malice toward Some 书名“系从林肯名言With Malice toward None 转化而来”(陈子善,2004:187),本意作“对某人怀有敌意”。张爱玲译成“谑而虐”,简明利落,抓住了文章的要害,是个可贵而大胆的意译法的尝试。将英文原题对典故的谐仿在翻译过程中加以明朗化的处理,于汉语读者的理解极为有利,而且这一译法既顾到全文的内容,也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叙事技巧,开宗明意,符合中国文学大众的口味。其次,译文的开篇比原文出色。译文的第一段节选自原英文本6月11日和6月12日的日记,“这样湿!我在户内穿一件薄外衣,户外穿一件厚的,然而我仍旧觉得面上手上渐渐生出了一层霉。我不时悲哀地想到家里鲜亮的六月天气,不知道我怎样能在这阴暗的水族馆似的国家度过一整年”(转引自陈子善,2004:183)。以切身的感受表现身处异地的不适,为下文的种种社会性差异的叙述奠定了基调,开篇即先声夺人,别开生面。比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