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连城不祥之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价值连城不祥之物

价值连城的不祥之物   它是“寿命”过亿年的稀世珍品,历经阴谋、革命、悲剧和苦难,魅力有增无减;它的美貌与光彩令世人倾倒,但同时又令每一位拥有它、甚至与它有过短暂接触的人都遭遇噩运;它曾经令法国卢浮宫以《蒙娜丽莎》画像为交换代价,只为其能参加“法国珠宝十世纪”的展览;它曾经是法国国王爱不释手的“法国蓝”,也是英国银行家眼中的“希望之钻”;它名为“希望”,却给每一位主人带来噩运。   名字与命运间刺眼的反差令它成为——价值连城的不祥之物!   如同法国卢浮宫每天接待大量《蒙娜丽莎》的朝圣者一样,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尼博物馆的珠宝大厅,每年有600~700万参观者专门为“希望之钻”而来,这颗周围环绕着16颗白色钻石,被悬挂在46颗小钻石串成的链子上的巨型蓝钻,成为史密森尼博物馆中接待游客最多的藏品。   传说中,瑰丽的珠宝似乎总是被一些邪恶的力量守护着,这些被神秘力量紧紧笼罩的珍宝们,散发出的夺目光辉并没有给它的拥有者带来平安和荣耀,相反,却令他们遭遇无尽的灾难与噩运。“希望之钻”,这枚在史密森尼博物馆的防弹玻璃柜里静静安放着,可以与各国帝王加冕礼上用过的珠宝相媲美的耀世珍宝,正用它那冷艳的蓝光向来自世界各地的观赏者诉说着它的神秘传奇经历。   诅咒,从古印度开始   钻石,人类已知最坚硬的自然物质,大自然赋予的灵气使其未经雕琢就光芒夺目。从18世纪起,钻石就已经是非常昂贵的商品。但在史密森尼博物馆里,一直都有这样的规定——出于安全因素考虑,不得谈论钻石的价格。因为,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珍宝之一,“希望之钻”的价值已经远远不能用一个确切的数字价格来衡量。   为了真正了解这颗稀世蓝钻石的价值,我们必须回到它被发现的地方——古印度。   这颗蓝钻石的形成,据说是在十亿年之前,伴随着大西洋的形成、消失、再次形成,它深埋在几百公里的水面之下,受到火山喷发的影响,它从深海中破壳而出。后来,人们在印度中部著名的宝石区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结晶体,也就是后来的“希望之钻”。人们相信,是历史上著名的克鲁尔矿山孕育了这颗珍贵的蓝色钻石。   人类历史上第一颗钻石出土于印度。自此,钻石的璀璨与美丽即备受推崇追羡,更沾上无数神秘的传奇。罗马人认为钻石是从陨星中分裂出来的,而希腊人则认为这些闪闪发亮的钻石是上帝的眼泪。17世纪,印度是世界上唯一出产钻石的国家,一颗重达112克拉的大钻石被发现了,这引起了当时著名的旅行家、法国珠宝商让·塔沃尼尔的注意。究竟塔沃尼尔花了多少钱将这颗珍贵的蓝钻石收入囊中我们不得而知,但是,18世纪,钻石已经是非常昂贵的商品。   起初,人们认为钻石具有神秘的魔力,许多围绕它们的传奇故事也加深了钻石的神秘色彩——古印度人相信钻石可以让人类隐形,他们把钻石放在塑像前,驱逐邪恶。有人相信塔沃尼尔买到的这颗蓝色钻石是印度女神悉妲神像的一只眼睛,所以,他被永远地诅咒了。随后,关于“希望之钻”的诅咒之说接踵而至。早期的一些书籍上有一些关于“希望之钻”的描述,有关钻石的诅咒以及其他故事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20世纪20年代,鲍里斯·卡尔主演的一部电视剧更是将“希望之钻”的来历进行了夸张的演绎。   事实上,塔沃尼尔所买到的那颗蓝色钻石的形状和神像眼睛的形状并不相符,在这之前,塔沃尼尔还在印度买过各种各样的钻石,并多次往返于印度与欧洲王室之间,是许多国家领袖的座上客,对钻石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后人称为“钻石之父”。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当时欧洲最强大和富有的国王之一,也是一个狂热的钻石爱好者。每逢重大的节日庆典,路易十四都会穿着全身镶满钻石的衣服出席,这位国王很乐于炫耀自己的财富和钻石。1668年,路易十四邀请塔沃尼尔到王宫觐见。塔沃尼尔将自己的珠宝册献给了路易十四,排在册子首位的就是来自印度的112克拉的蓝色钻石。此时,钻石已经按照印度样式进行了切割,强调大小而不是亮度。这和国王的身份很相配。路易十四用相当于今天几十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蓝钻石和其他几百颗小钻石。国王感谢这位“钻石之父”,因为他带来的这些珍宝使得国王的王冠成了当时最好的珠宝收集物,而且没有任何其他历史人物一次佩戴的珠宝可以与路易十四相媲美。为了表示感谢,路易十四给塔沃尼尔加封贵族头衔。塔沃尼尔在瑞士买了一大片土地,一边享受奢华的生活,一边写回忆录。在很多人眼里,他的生活过得安逸又富足。但是,也有人认为,他是钻石诅咒的第一个受害者,因为他曾被自己的侄子骗走了一部分财产。甚至还有人说,他在前往印度的路上被野狗咬死了。   “法国蓝”为不祥物?   从塔沃尼尔手中买下这颗112克拉的蓝色钻石之后,为了让它更加光彩夺目,路易十四牺牲了钻石的大小,命人将钻石切割到67克拉。国王把它系在了一条项链上,参加重大仪式时佩戴。这颗钻石当时并不叫“希望之钻”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