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思考

关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思考   摘要:子洲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县域经济仍处于陕西省落后水平,是一个典型的国定贫困县。加快子洲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七大机遇,六大优势和七大不足。根据子洲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提出响应的对策。   关键词:原始积累;观念;带动;非公有经济      子洲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南缘,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南面与延安市接壤。境内海拔最高1450米,最低863米。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有无定河支流大理河、淮宁河,分别呈东西向横贯县境南北。属典型的的高原丘陵沟壑地貌。气候四季分明,为地跨中温带与暖温带之间的亚干旱区,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常年平均降水量428.1毫米。全县土地总面积20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2.8万亩。总人口30.35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6452万人,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十年九旱的地理气候条件,加上人多地少,第二、三产业不发达,导致群众生产生活落后,人均收入低,也是一个典型的国定贫困县。      1.县域经济的基本特点      近年来,子洲经济发展较快,各项经济指标均有所增长。一是国民经济呈现较快增长。“十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42亿元,是“九五”期间的5.38倍。2005年完成GDP5.199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0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510元,分别较“九五”增长126%、100.6%、88.8%。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建设得到加强。截至2004年,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2万亩,新修和恢复有效灌溉面积0.8万亩,新修高标准农田2.6万亩,流域治理300多平方公里。打造农业科技园1.13万亩,推广旱作农业技术58万亩。累计退耕还林(包括荒山造林)32.3万亩,种草36万亩,羊子饲养量达34.6万只。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20余家。三是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境内以国道、县级公路为骨干,与乡村道路形成网络。90%乡村道路黑色化,98.4%行政村通公路。子靖高速公路、银太铁路的建设将进一步优化子洲道路交通条件。全县90%行政村通电话。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农村3部、市内20部。移动电话每10人平均一部。完成天然气发电厂、姚家砭110千伏和三眼泉35千伏变电站工程。农网改造508个行政村,网改率92.4%。四是油气开发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十五”期间,依托油气资源,共打油井350余口,累计生产原油36000余吨。其中2005年销售原油25731吨,创产值5567.6万元,占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3.6%,创税利2480.1万元。长庆油田天然气开发也开始起步,2005年新打气井19口。五是非公有制经济有较大发展。“十五”以来,围绕黄芪、蓖麻、豆、薯等加工,涌现了一批非公有制经济实体。非公有经济占县内总产值的比重由“九五”末的18%增长到26%。六是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建三、四中,完成子、周、老、电中等学校教学大楼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建了疾病控制中心、县医院和中医院传染病区,改建了基层卫生院。计生工作整体水平得到提高,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科技工作、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然而,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子洲县县域经济仍处于陕西省落后水平。2005年,陕西省93个县县域经济平均规模为:GDP23.8亿元,人均GDP7157元,地方财政收入平均0.86亿元,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2031元。子洲县2005年经济规模为:GDP5.1991亿元,为全省平均值的21.8%;人均GDP1713元,为全省平均值的23.9%,属全省倒数第一;地方财政收入1605万元,为全省平均值的18.7%;农民人均纯收入1510元,为全省平均值的74.3%。2005年,农业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粮食比上年减产3成多,比上年下降31.3%。所以,三产比例为3111.857.2。由此可见,子洲县经济发展仍然处于一产薄弱、二产不强、三产不发达的工业化初期和原始积累的低水平阶段。      2.子洲县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欲在激烈竞争、日新月异的时代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充分了解自身,了解外界,并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目前,子洲在县域经济发展时面临七大机遇、六大优势和七大不足。   七大机遇:一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央加大了对西部地区资金的支持力度,为子洲争取中央的资金支持提供了可能。二是党的十六中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定》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子洲县域经济发展明晰了思路,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三是榆林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南六县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始实施,其扶持的力度也逐步加大。四是经过多年的积累,榆林市经济发展正进入快车道,其对全市特别是南部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