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土信仰嬗变及其生态意义
后土信仰嬗变及其生态意义
生态平衡的实质是“和”,也就是人自身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这一和谐境界的追求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中有鲜明的体现。中国本土的宗教信仰既有宗教自身的终极关怀,也包涵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精神。宗教信仰侧重关注人的内心心性的平衡,儒家文化侧重强调社会生态的平衡和稳定,道家文化则侧重强调自然生态的平衡和健康。这种天人合一、和谐圆满的文化精神为历代社会价值体系的建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文从后土信仰的发展演变,探讨了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后土信仰;嬗变;生态意义
[中图分类号]B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7)05-0048-07
陈 伟(1957―),男,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文艺学、美学;樊淑敏(1973―),女,山西运城学院讲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美学。(上海 200234)
天地信仰是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中最根本的信仰之一,在古人的世界里,以天地为中心的自然不是被征服的客体,而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主体,是被人虔诚礼拜的宇宙对象,后土则是其中与土地关系最为密切、与生命和环境密切相关的一个神祗。以宗教仪式为载体的后土信仰,典型地体现了儒、道文化与宗教信仰在维持古代社会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对后土信仰进行生态学的分析,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可资借鉴的作用。
一、后土信仰的嬗变
在中国古代,后土的地位与天帝等同,并称“皇天后土”,早在原始先民那里已经形成宗教崇拜,官方自先秦开始祭祀后土,到汉代达到顶峰,后来道教也将其奉为尊神,而且在民间有广泛的信仰群体。后土信仰是一个相当复杂又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
最早对后土的崇拜,是始于对纯自然的“土地”的崇拜,也就是对后土作为土地的物质属性的崇拜,是原始先民在强大的自然力制约下,对“土”的化育能力的膜拜。这样的崇拜,早在人类的幼年时期就已经出现。我们知道,处于野蛮时期的人类,面对的主要对象,就是天地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和山川湖泊等自然物、自然现象。这一时期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大事,就是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万物之源,人们的劳动、生息、繁殖,无不依赖于它的滋养,人们的日常生活、基本需求都离不开它。人的愿望与需要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是相当脆弱的,自然和自然深处的力量严重制约着人们的生存。初具智力和意志的先民们,“把直接可以为感观所感觉的自然物或自然力,作为崇拜对象,但是人类并不是崇拜一切自然现象,而是崇拜那些对人类最有影响力的自然物。”[1](P75)这种对有影响力的自然物的崇拜,是后土信仰的一个原动力,是原始人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缓解恐惧情绪的心里疗药,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膜拜。
之后出现了人格神,将神人格化的前提是人的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人与神一样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福祉,由此对自身表示出关切与敬畏。《礼记?祭法》说:“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民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2]这里也存在万物有灵的意识与观念,在原始初民看来,万事万物和人一样是有灵魂的,“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者,皆曰折,人死曰鬼”[2],这儿的“折”是弃、败的意思,这个“鬼” 就是归的意思,也就是说万事万物同人一样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行为的,于是出现了将自然神人格化的趋势。
而人格化就不可避免地涉猎到性别的问题,对后土的性别界定历来争议较大,当然这种争议不外乎两类,一种认为是男性神(如郑玄、蔡邕等),一种认为是女性神(如丁山、薛艺兵等)。持男性神观点的学者认为,后土即社神,也指掌管土地的官员,《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故有五行之官,是为五官,……水正玄冥,土正曰后土。”杜宇注解道:“土为群物主,故称后也。”[3](P1054)《礼记?祭法》说:“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郑玄注曰:“此黄精之君,土官之神也,后土亦颛顼之子,曰黎,兼为土官。”[2]两处记载都表明,后土是上古时期管理土地的男性官员。其中的共工氏的儿子后土,有定边御疆的才略,是一位有功绩于人民的英雄,他通过自己的功劳获得道德完善,从而成为与土地有关的人的楷模,并因此成了社神。而这种把后土当作男性神来崇拜的现象,也体现了夫权社会以男性崇拜为中心的主流文化的影响。
认为后土是女性人格神的学者,首先从文字学的角度来阐述:“后”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是女性形状,有的还带有明显的双乳。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后”字从女从母从子,像产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义诊协议合同范本5篇.docx VIP
- 《中国陶瓷鉴赏与器物陈设》复习考试题库(带答案).docx VIP
-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标准.pdf VIP
- 小儿危重症的识别和评估.pptx VIP
- 智慧树 知到 大学生劳动就业法律问题解读(2024最新版)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空间坐标系习题.doc VIP
- SMC电动执行器 控制器 驱动器(使用说明书) AC伺服电机驱动器 (对应SSCNETⅢ H)LECSS2-T(语言 中文)用户手册.pdf
- 新型敷料在不同类型伤口中的应用.pptx VIP
- 中国陶瓷鉴赏与器物陈设超星尔雅学习通答案100分最新版 .doc VIP
- 企业知识产权-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控制程序2023.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