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消防管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建筑消防管理

古建筑消防管理   摘要:本文介绍了文物古建筑的特点、火灾危险特性、以及火灾原因。并在文物古建筑火灾预防技术方法、管理对策、消防设施选择和设置等方面做出了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消防;古建筑;火险因素;火灾预防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cultural relics, fire dange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ause of the fire. In ancient cultural relics and fire prevention technique and method,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fire control facilities and setting up the choice made the system in this paper.    Keywords: fire; Ancient architecture; Fire factors; Fire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D035.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古建筑和文物单位也像其他有建筑物的地方一样,具备可燃物、易燃物和火源。我国的古建筑中大量使用木质的梁、柱、屋架、楼板、隔墙等可燃构件,稍有不慎,此类建筑难免发生火灾,如果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就能防止火灾[1,2]。本文详细阐述古建筑火灾的预防对策。   2 古建筑的火险特点    古建筑和文物单位的火险因素,不但具备一般木质建筑的共同特点,而且就其使用和地位的特点而言,其火灾危险性更为突出和特殊。因此,古建筑文物单位的火灾危险性更大,火灾后的损失更为惨重。   2.1火灾负荷量大    现代建筑中,要求火灾负荷量平均每平方米不宜超过20公斤(木材)。按每立方木材平重630公斤计算,即现代建筑中木材的用量每平方米不应多于0.03立方米,包括其它可燃物折合木材的用量。以此标准来衡量古建筑,不难看出它的火险性大。在古建筑中,大体上每平方米含有木材1立方米,那么古建的火灾负荷量比现代建筑大31倍。   2.2 燃烧速度快,轰燃现象出现迅速    古建中的木材,情况比疏松的松木还要差。由于长期的干燥和自然的侵蚀,往往出现许多大大小小的裂缝,发生火灾时,木材的裂缝和拼接的缝隙,成了火势向纵深蔓延的途径,从而加快了燃烧速度。另外,古建的屋顶相当坚实,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热不易失散,温度容易积聚,迅速导致轰燃的出现。此阶段是古建火灾难以扑救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烟雾生成量大,扑救难度大    1公斤木材燃烧时生成20立方米烟雾,体积相当于木材体积的300倍。一座1000平方米的大殿,如在其中20公斤木材燃烧,五分钟内,整个大堂将会充满烟雾。而且对于古建筑不宜施展破拆手段,人员很难进入,扑救难度非常大。   3 古建筑和文物单位的火灾预防   3.1 开设防火线    坐落在森林区域的古建筑,周围应开设防火线,宽度在30到50米,以免在森林发生火灾时威胁古建筑。在郊野的古建筑,即使没有森林,在秋冬枯草季节,应将周围30米以内的枯草清除干净,以免野火蔓延。在古建周围的绿化,应考虑树枝不宜与古建相交。   3.2 生活用火的预防和管理    对于炊事用火的预防主要考虑炉灶的选址和筑造。其周围应用不燃材料隔绝,上加防火帽,炉体灶堂应用耐火材料构筑,其内不能开裂漏火。    照明用火虽不多见,但较远的祀观庙宇中经常使用,对其使用油灯、蜡烛照明时不能直接靠近可燃物质,应在油灯上设置灯罩,灯罩上不能再套纸罩。油灯、蜡烛应固定在四周没有可燃物的地方,并即使清除油垢。添加灯油时应将灯火熄灭。    取暖用火,炉口上部须垂吊一定厚度的隔热板。对于其他用火,例如驱蚊、诱杀虫害、燃放烟花爆竹等应予以杜绝。   3.3 宗教活动明火的管理和预防    寺院、道观中宗教职业者常年坚持供奉活动,在殿堂、佛堂之内的供台、供桌上设置香炉、香盆、蜡烛、长明油灯,常年累月,昼夜不熄。香客盛行时殿堂内外几乎成了火的世界,对此,必须加强规范。    改进在殿内烧香、点蜡和燃点油灯,应在殿堂之外的安全地带设置焚香炉亭,并设专人看管,做到火熄人离,不得将明火引入殿内,在距殿堂较远的安全地带,深掘安全坑,口小底大,将每天清理的蜡烛残枝、香头彻底倾倒其中,防止死灰复燃。   3.4 易燃及可燃物质的管理措施:    ⑴古建筑和文物单位不允许设立汽车库、存放石油产品以及充电设施,已经建立的应立即迁出。    ⑵宗教活动场所使用的佛香、蜡烛、酥油、植物油等易燃物质,不能存放在古建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