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诗繁盛成因探析
唐诗繁盛成因探析
摘要:唐代诗歌的繁盛不仅得益于当时的坚实经济基础,更与朝野对诗歌创作的重视和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有关;开明的政治环境,各种思想文化兼容并蓄,给诗歌创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加之诗人们的传承创新,使唐诗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如高悬的日月,其光芒耀眼得无可比拟。
关键词:唐诗;繁盛;成因
纵观中国诗歌发展史,最璀璨耀眼的莫过于唐代。清康熙年间搜集编定的《全唐诗》,录有二千三百多位作者的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歌,加之陈尚君编校、中华书局1992年出版的《全唐诗外编》,使我们已知唐代诗人有三千七百多位,存世的诗歌有五万五千七百三十首。以作者论,唐代诗人如满天繁星,光彩夺目。不说在世界文学史上都享有盛名的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四位,孟浩然、陈子昂、高适、岑参、王昌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杜牧、李商隐等等,谁又不是因诗风独具一格而开宗立派、名垂后世?以作品言,唐诗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占据了中国文学史上最灿烂的篇章。无怪乎鲁迅曾风趣地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代已被做完。”
如此庞大的队伍,如此浩瀚的诗作,如此卓越的成就,如此繁荣的景象,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试就一些比较重要的方面作一探析。
一、 经济繁荣的物质保证与盛唐气象的精神支撑
轰轰烈烈的隋末农民大起义,摧毁了六朝以来世族地主的庄园经济,给唐朝留下了大量无主土地。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天策上将、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大内皇宫玄武门发动政变,获太子位。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以亡隋为鉴戒,实行“均田制” 和“ 租庸调制”,将大量无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减轻了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大大缓和了农民与统治阶级的矛盾。李世民在位23年,偃武修文,励精图治,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众富裕,史称“贞观之治”。至唐玄宗开元年间,李隆基执政初期,奉李世民为楷模,仿效“贞观之治”,勤政廉政,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和民族关系发展的新举措,使经济发展与国力强盛达到顶峰。极盛时期,唐朝势力范围东北至朝鲜半岛,西北至葱岭以西的中亚,北至蒙古,南至印度支那,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帝国,此为“开元盛世”。764年,杜甫在《忆昔》第二首中,以无比欣羡之情,用回叙的手法,对当年“开元盛世”全国的经济繁荣和太平景象作了生动的描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的空前繁荣。都城长安,全城居民30多万户。南城商业区邸店商肆林立,酒楼茶座遍布。波斯、大食、中亚等外国客商纷至沓来。长安有五条大道通往国内各方,有北、中、南三条路通往中亚和印度。水路则“旁通巴汉,前诣闽越”。繁荣的经济为诗歌创作提供了物质保证,开放的格局使城市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满异国风味的“胡装”、“胡帽”、“胡乐”等新事物、新名称、新景象让诗人们开阔了视野,也为诗歌创作打开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李白的《哭晁衡卿》、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崔颢的《渭城少年行》、元稹的《法曲诗》、白居易的《琵琶行》等许多诗歌,都是在这样的土壤和情景中结出的累累果实。同时,国家的统一和南北无阻的便利交通,则为诗人们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抒写壮丽诗篇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开元后期,唐玄宗李隆基宠幸杨贵妃,逐渐丧失进取精神,懒问政事,把国政交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自己贪图享乐,由提倡节俭变挥金如土,致使朝政腐败、民怨日积,终于导致755年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叛军攻入长安,唐玄宗逃奔四川,杨贵妃命丧马嵬。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及衰的转折点,但却为诗歌创作打开了另一扇窗口。许多诗人因“安史之乱”而饱历离乱之苦,刺激了创作灵感,郁愤之情喷发,反而促成了诗歌创作。杜甫的《春望》、《哀江头》、《无家别》,白居易的《长恨歌》,岑参的《从军二首》,王维的《凝碧诗》,储光羲的《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等皆为这方面的名篇。
在长达289年的唐代(618—907年),从贞观到开元的近130年间,经济繁荣、国势强大,人民情绪昂扬、意气风发,整个社会充满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这样的盛唐气象,不仅对文艺创作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成了诗歌创作的精神支撑。不少诗人将气指山河的豪迈气魄、壮怀激烈的爱国情怀、理想乐观的浪漫情调融入笔端,吟唱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诸如“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汉家大将西出师”(岑参)、“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高适)等名句名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