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化学发展史初中化学教学实践
基于化学发展史初中化学教学实践
摘要:化学发展史能从历史的角度揭示化学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它蕴含着许多重要的化学知识、过程和方法,彰显化学家敏捷的思维、坚强的毅力和为实现理想而甘于奉献的精神等人文内涵。文章以2016年部级“一师一优课”活动中的“水的组成”一课为例,基于化学发展史而展开教学,基于化学发展史来构建研究物质组成的思维模型,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化学发展史;水的组成;思维模型;数字化校园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12-O009-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12.003
一、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通过与水有关的成语引入新课,然后以化学发展史上水的组成科学探究过程为线索,通过问题引领、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认识水的组成和研究物质组成的学科方法,并构建研究物质组成的思维模型。
二、教学过程实录
【环节1】创设学习情景,认识水的物理性质
问题1:说一说你了解的和水有关的成语或诗词。
小组A:水泄不通、水滴穿石、水涨船高。
小组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小组C: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问题2:基于生活经验和其它学科的学习,你知道水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师生交流得出: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道、无气味的透明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熔点0℃,沸点100℃;纯净的水导电性很弱;比热为4.1kJ/g?℃。
设计意图:以诗词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美和诗意。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化学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适应工作的能力和科学素养外,还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从化学的视角感受诗意的生活。
【环节2】以化学发展史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水的组成,并构建思维模型
【环节2-1】介绍古代的“水的组成”观
师:古人认为,水是一种元素,不可再分。同学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生:水可以再分,因为氢气燃烧可以生成水,那水当然可以分。
(说明:因水电解实验需要一段时间,所以简单介绍水电解装置,并开始水电解实验,大约10分钟后再讨论实验。)
师:大约250年前,还没有电的使用,那当时科学家是怎样研究水的呢?今天,我们就沿着科学家们的足迹,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研究水的组成的。
【环节2-2】从卡文迪许到普利斯特里的科学研究,构建思维模型1
师讲述:1766年,英国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发现将金属锌加入到硫酸中,会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这种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发生威力巨大的爆炸,他将这种气体叫做“可燃空气”。
师演示:锌加入稀硫酸中(学生表述现象),将导气管放到盛有洗涤剂溶液的烧杯中,吹出一定量的气泡,点燃烧杯中的氢气泡(如图2)。
师讲述:同一时期,英国的科学家普利斯特里,也在研究这种“可燃空气”,这种气体密度只有空气的1/11,普利斯特里多次将这种猛烈的爆炸当作魔术在当时的欧洲贵族聚会上进行表演,直到某一次爆炸表演结束后,他发现玻璃容器的内壁有水雾,随后通过多次反复实验,确认这种水雾就是水。
师演示:氢气混爆实验(图3),并要求学生表述观察到的现象。
生1:氢气爆炸,杯子弹起来了。
生2:氢气发生爆炸,声音很响。
师:你们看到爆炸的火光了吗?我们来看实验的慢速播放(图4)。
生3:氢气中混有空气时,点燃会爆炸,有火光,说明这种爆炸是化学变化。
问题3:在普利斯特里的魔术中,玻璃容器中的水雾是什么呢?为什么?
生4:水。
生5: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生成水,所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师总结:这是研究物质组成的一种思维方法:A+B+……→X,则X是由A、B……中全部元素组成的。我们把这种研究组成的方法称之为“化合法”。
【环节2-3】从拉瓦锡―舍勒―卡文迪许的科学研究,构建思维模型2
问题4:普利斯特里的魔术中玻璃容器中的水雾一定是“可燃空气”与氧气的爆炸产物吗?
生6:是的,空气中只有氧气能助燃。
生7:好像当时的人们还不知道空气的组成吧。
师讲述:确实如此,大约又过了10年的1775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验证空气不是一种元素,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其中氧气约占1/5;1776年,瑞典科学家舍勒加热硝酸钾获得比较纯净的氧气;1781年,卡文迪许改进了原来的实验方案,他用纯净的氧气代替空气,发现“可燃空气”在纯氧中可以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播放氢气安静燃烧的视频)他的研究发现1体积氧气和2体积“可燃空气”恰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ST-XG9000A消防应急广播设备调试使用说明书A.doc VIP
- 访谈美国医学生.doc VIP
- 13美丽中国我们的家第2课时 课件 2025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ppt
- 新疆天山群吉萨依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docx VIP
- 8.6《数学锯木头+爬楼梯问题》三年级上册.doc VIP
- 22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pptx VIP
- 消防鉴定考试承诺书下载.docx VIP
- 2025年06月英语四级真题及答案(共三套).pdf VIP
-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doc VIP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Units1-4学业中段复习.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