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对乡土音乐教育内涵浅析.docVIP

多元文化背景下对乡土音乐教育内涵浅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元文化背景下对乡土音乐教育内涵浅析

多元文化背景下对乡土音乐教育内涵浅析   【摘 要】“胡集书会”是中国仅存其二的民间说唱艺术盛会,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它是区别于学校音乐教育的另一种文化性音乐教育模式。在当今倡导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保护传统民间文化的理念下,应采取更多有效措施,使之更好地传承、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胡集书会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05-02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是当今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信仰宣言”和“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中着重指出“任何音乐教育体系都在接受由多种文化形成的音乐世界的存在事实”。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主要强调在多国家多民族多文化的全球社会背景下,努力呈现本民族音乐文化特征基础上,尊重和保障其他文化背景音乐的平等发展,从而全面实现音乐教育的文化价值。   “胡集书会”是中国仅存其二的民间说唱艺术盛会,相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每年农历正月十二,在山东惠民县的胡集镇,例定书会拉开帷幕。各地民间说书艺人不惜长途跋涉,汇聚至此,竞技献艺,说书卖书。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角度对其阐释,无论书会的内容、形式、艺人的表演及产生的影响等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体现着音乐与人或音乐与文化的生存关系。   一、从内容折射出的书会教育意义   书目内容为听众津津乐道,其中历史一直是说书艺术的重要题材来源之一。既有歌颂抗击外来侵略民族英雄的《杨家将》《岳飞传》等,也有描写反封建统治内容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有反映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还有配合文革时批斗工作的《烈火金刚》《英雄儿女》《林海雪原》等等。在人们听书赏书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个独特而又极能为大众接受的历史教育空间。其二,在宣扬传统美德,倡议社会公德方面,说书艺术也是一种极富特色的道德教育工具。如说书小段有劝解邻里和睦的《尊老爱幼》《孝顺有方》等,也有讽刺贪小便宜的《偷年糕》大方人》等;有歌颂宣传党的政策的《计划生育好》《构建和谐社会新生活》等,也有反映当代社会新发展、亿万人民共抗战的《远程教育》《民族魂》等。作品不胜枚举,在修身养性、治国安邦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价值。   二、从形式折射出的书会教育意义   其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是胡集镇春节后的第一个大集,正值元宵节之前,周围群众为欢庆元宵佳节,纷纷赶来置办灯节用品,为书会创造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胡集书会不仅是曲艺的盛会,也有物资交易,还有跑龙灯、划旱船、扭秧歌等闹灯节的习惯,各种民间民俗交汇在一起,传承至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普及教育空间;其二,“写书进村”是书会具有教育意义的第二个模式。“写书”人要到会上到处听唱,比较每个艺人的风格和水平,物色自己满意的对象。如果看好目标,写书人就向说书人说明来意和住处,讨价还价,或低声耳语,或默默手势,一旦价格谈妥,艺人就随写书人前往说书。“进村”说书时间一般为三至四天,进一步拓宽了使群众受教育的渠道;其三,“还愿书”可以被称为它的第三种模式。除了元宵节期间的灯节书会以外,雇说书艺人到家里说书一般被称为“还愿”。百姓或为开业乔迁,或为娶媳嫁女,也有的是为庆贺丰收,生子祝寿等等,这种方式既满足了老百姓的“还愿”需求,又为说书艺人赢得了名利,这种需求相依的传统习惯,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其四,艺人们约定俗称的活动和制度也极具教育意义。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晚上,艺人们都要举行活动,约定俗成以下规章制度:①交换书目,传授技法。相互学习,以求共同进步。②介绍新徒,师承门户。这种口头民间音乐文化传承通过师徒关系,师父在教授技艺的同时也教授价值观、伦理观,这样,学习说书实际成了另一种“生活方式”。③严守行规,惩处违章。“坐堂”是艺人们正月十一晚上的一项重要活动,作为学徒要尊敬师长,虚心求教;作为艺人也需严于律己,注重言传身教。对违背行规者进行教育和惩处,严重者甚至除名。④祭奠亡故,颂扬艺法。昔日“望空”是正月十一晚上艺人们务必举行的一种隆重仪式。参加仪式的艺人在胡集村南,面朝西南方向,摆上黄表,脸涂油彩,着专门衣装,跳类似驱傩舞蹈,烧纸磕头祭奠亡故艺人,弘扬传承优秀品德技艺。这种仪式延续解放以前,目前已销声匿迹。⑤调理纠纷,化解矛盾。艺人有了矛盾,要请德高望重的长辈出面调解,以求和睦共处。   三、从艺人表演看书会的教育意义   书会曲种花样繁多,大致有西河大鼓、渤海大鼓、木板大鼓、乐亭大鼓、东路大鼓、山东快书、山东琴书、河南坠子、毛竹板、竹板书、评书、相声等。说书艺人不畏严寒,露天搭台,拉起三弦,打起鸳鸯板,敲起木鼓,又拉又唱又伴奏,形式多样的曲种引得众人围观。只听说书人“啪”拍一声“醒目”,即刻收拢观众的精神,一人多角,跳进跳出,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