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走向民间再反思
对走向民间再反思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急剧转型,导致中心离散和价值多元,也带来知识群体的精神疲乏与角色茫然,走向民间便是重建精神理想的一种选择。在文学领域,它使作家摆脱了主流意识形态宏大话语和巨型叙事的束缚,重新回到个人立场上的写作常态,并使当代文学延续了民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呈现出鲜明的本土特征。但在走向民间的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如价值判断的迷失,过分依恋民间文化而丧失个体立场,注重人性解放却拒斥现代文明等问题。走向民间的精神探求与文学实践还远未结束,对这些问题仍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反思。
[关键词]民间;精神资源;个体立场;《九月寓言》;《心灵史》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9)02-0107-05
李松岳(1960―),男,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学、海洋文化。(浙江舟山3160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正处于社会文化急剧转型的时期,也是价值观走向多元的时期,这种特殊的境遇深刻影响了中国作家价值取向与文学探求的途径。走向民间的观念和举措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十多年过去了,走向民间的精神探求与文学实践还远未结束,由此带来的一些问题仍有厘清的必要。
“民间”这一概念重新浮出地表,并成为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命题,是与陈思和对文学史的研究分不开的。陈思和认为“民间”的概念包含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国家权力控制相对薄弱的领域产生,保持相对自由活泼的形式,较真实地表达了民间生活的面貌和下层人民的情绪,有着自己的独立传统;二是其基本的审美风格是自由自在,意味着人类原始生命力拥抱生活的过程,往往是文学艺术产生的源泉;三是精华和糟粕交杂一起,对它作简单的价值判断是困难的。陈思和对民间的理解来自于他对抗战至文革结束近40年文学史发展的系统考察,不管其对“民间”特征的理解是否全面、准确,应当说,对这一命题的重新梳理与阐发仍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针对的是整个知识群体面对时代变迁时的精神疲乏与角色茫然。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作为精英者与启蒙者,与主流意识形态构成共生关系,成为呼唤现代性的先锋;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确立,社会进一步转型,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和中心地位受到了商业主义的有力挑战,历史为知识分子构建的启蒙神话已轰然倒坍,与国家权力话语的共存关系也已解体,失去依存的知识分子被无情地抛向边缘,陷入到严重的精神危机之中。信仰的危机导致知识群体的剧烈分化,作为以文学立身的作家,抛弃了传统的宏大叙事,走向边缘与个人化写作。而走向民间就成为无奈中的必然选择,目的是为了在权力话语之外找到新的精神资源。
由于时代语境的转换,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家对“民间”所取的立场与以往的作家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周作人、胡适等人认为民间文化可以促进新文学的建设,鲁迅则对民间采取既亲近又批判的态度。这个时期的知识分子,主要是从启蒙立场出发,到民间去是为了唤醒民众保家卫国,以一种俯视的姿态出现;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文化重视方言、民谣、短剧、漫画、木偶戏等民间艺术形式,也是立足于传播革命观念的需要;1949年到文革结束,虽然赵树理、周立波、老舍、柳青等作家的作品中保留了若干民间成分,但体现更多的却是政治意识形态的需求。新时期伊始,不少作家尤其是右派和知青作家笔下也涉及了许多民间的生活场景,如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但民间只是作为自身经历的参照;其后的寻根文学则是在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对自己民族精神之根的反思,起支配作用的是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和历史理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倡“走向民间”的作家,则是依照民间的价值准则、思想感情和审美标准进行写作,放弃了居高临下的姿态,采取尊重和理解的平等视角,充分感受民间世界的丰富、博大,把民间大地视作自己灵魂的栖息地。这样,民间不再是依附于政治权力或意识形态的空洞符号,也不是哲学与文化观念的图解对象,而是活生生的生命实体。张炜、张承志、贾平凹、莫言、韩少功等人对民间都采取了平等理解的叙事立场,甚至一些先锋作家也重新回到民间,虽不免有争取读者的目的,但也是精神取向的自觉调整。其他如新写实小说,朱文、韩东、毕飞宇、邱华栋等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作家,无不采取同样的价值立场。
一、“民间”是否一种纯粹的存在
从20世纪90年代走向民间的文学创作来看,写作者所看重的主要是陈思和所说的两个特征:即民间有着自由活泼的形式和自由自在的原始生命力,走人苍茫阔大的野地,就有可能为艺术创造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张炜的《九月寓言》和张承志的《心灵史》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九月寓言》带有张炜农村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加气混凝土砌块墙面抹灰技术交底大全.docx VIP
-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课件(苏教版).pptx VIP
- 【春秋航空 空客A320】ATA 32 起落架-2.pdf VIP
- 《环境工程原理》课后习题答案.pdf VIP
- 路清扫保洁项目策划投标文件.doc VIP
- 补肾化痰通经汤:开启肾虚痰瘀型青春期闭经治疗新路径.docx
- 《高等教育学概论》.docx VIP
- ISO IEC 20000-10-2018 信息技术- 服务管理- 第10部分: 概念和词汇(中文版).pdf
- 人民警察内务条令试题及答案.pdf VIP
-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