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空间叙事艺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docxVIP

《呼兰河传》空间叙事艺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呼兰河传》空间叙事艺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

第 第 1 章 绪 论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PAGE PAGE 13 PAGE PAGE 10 第 1 章 绪 论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现状 萧红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一颗璀璨明珠,从1933年步入文坛到1942 年英年早逝,在她短短的9年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多部享誉中外、光耀中华的优秀文学 作品。这些作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沉淀,越来越显现出 夺目光彩。《呼兰河传》作为她辞世前推出的圆熟之作,也是最能体现萧红鲜明创作个 性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多少年来,众多的学者给予《呼兰河传》高度的评价并采用 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叙事学的方法便是其中之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叙事学理论在西欧兴起,这种建立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上 的新兴研究方法,给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视点与途径。叙事学理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逐渐传入中国,很快成为小说研究运用的主要工具之一。但是,迄今为止,叙事学理论 大多是从时间、叙事视角等方面来考察研究作品,而从空间叙事角度对叙事作品进行研 究的还不是很多。时间与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属性,也是人类认知自然世界和历史社 会的两个重要维度。在叙事文学作品中,时间和空间可以看成是叙事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每部叙事性文学作品都是在时间流程中的一幅幅空间场景的展示。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 的主要体裁,更是时间和空间的有机组合体。但我们注意到,传统小说偏重时间的连续, 现代小说更加关注空间的跨越。 对《呼兰河传》的叙事研究也不例外,有不少学者运用叙事学理论对该作品进行解 读,也是侧重于从时间、叙事视角等方面进行考察研究。李采章在《〈呼兰河传〉的叙事 策略及其文化意味》一文中指出,《呼兰河传》中运用第三人称对呼城风貌及市民的日 常生活进行描绘,显得冷静客观,运用第一人称对后花园及孩提时代的的回忆又倍感亲 切,作品彰显了鲜明的主体性和浓郁的抒情性;小说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有限陈述与 无限陈述的相互转换,再加上隐喻象征、幽默讽刺的使用,使呼兰小城及其市民的文化 风貌和精神品格得以充分展现。张燕在《论呼兰河传叙述视角的迁移与渗透》(《中 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认为,《呼兰河传》随追忆情感的深浅,叙述视角由全知视 角到儿童视角,再到儿童视角叠加全知视角,再转回纯粹的儿童视角,最后转换为追忆 者视角,形成画面的凝固;在文本中,叙述视角相互渗透,追忆者视角逐渐渗入全知视 角和儿童视角,儿童视角又不断渗入全知视角。 空间叙事学作为新兴研究视点,近年来,运用空间叙事学方法对现代派小说以及我 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儒林外史》进行研究的文章、著述不 少。而《呼兰河传》作为一部典型的空间形式小说,从空间叙事角度研究的文章并不多 见,刘媛媛在《简论萧红小说的时空形式》(《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中认 为《呼兰河传》的空间特色十分明显,是一部依靠空间上的相对参照来结构全篇的小说。 程振兴在《论〈呼兰河传〉的空间形式》(《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中从小 说的整一的空间情境、并置的空间结构、时间流动的中止等方面分析了《呼兰河传》空 间形式的文本特征。本文将运用空间叙事学理论对《呼兰河传》进行考察研究,探讨萧 红小说《呼兰河传》空间形式的创造对于传统小说诗学的突破,分析小说的地志物理空 间、社会文化空间、情感心理空间、反讽隐喻空间以及小说文本中整一的空间情境、并 置的空间结构、时间流动的中止等特征,挖掘《呼兰河传》作为一部典型的空间形式小 说的艺术价值。 1.2 空间形式与空间叙事 时间与空间作为物质形态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是人类认知自然世界和历史社会的 两个重要维度。但几百年来,时间占据着文学、哲学、社会学的本体地位。而空间“被 看作是僵死的、刻板的、非辩证的和静止的东西,相反,时间却是丰富的、多产的、有 生命力的、辩证的。”①, 可以说,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叙事文学主要是以时间建构故事, 推进情节,空间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传统小说理论认为,通过语言文字的组合而构成的 文学文本,时间占有主导地位,空间是附属于时间的。 在时间的流动中打造一个又一个事件因果关系链条,无疑是以时间叙事为主要特征 的西方传统小说的主要特征之一。每个小说中的故事都要经历这样一个时间流程:发生 发展高潮结尾。在这样的过程中,“从前”、“接着”、“后来”、“突然”、“然后” 等就像一条珠串,把一个个具体事件串起来,编织成美丽的“项链故事”。因此,“历时 性叙事”或“线性叙事”是传统小说的叙事的总体特征。 l8世纪,德国著名剧作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莱辛在对诗与画比较时,有这样 一段经典的论述:“时间上的先后承续属于诗人的领域,而空间则属于画家的领域”,“绘 ①爱德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