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成书及孔子教育思想-the writing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confucius educational thoughts.docxVIP

论语成书及孔子教育思想-the writing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confucius educational thoughts.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成书及孔子教育思想-the writing of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confucius educational thoughts

《论语》的成书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语》的成书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语》的成书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语》的成书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PAGE PAGE 1 PAGE PAGE 2 一、从传世文献看《论语》的初期编辑 先秦的许多典籍,由于时代久远,文献难征,究竟最后完成于何人之手, 往往不能确知,在文字上是否符合记录者的各种手稿以及辑纂者的定稿也往往 无从详考,《论语》的成书问题也是如此。《论语》的成书应当经历了一个复杂 的过程。“《论语》的成书自孔子出言教诲弟子至最后的书写成稿,其过程漫长 复杂,非仅探究某一弟子或某一门派即可毕其功。若欲详言之,在此过程中的 听闻者、口传者、记录者、集稿者、编纂者与最后的定稿者,都代表着不同的 传承阶段,而每一阶段可能有不同人或多人参与其中。”(1)《论语》最初的资料 来源于孔子弟子的记录和记忆,这是肯定的事实,或许在孔子死后孔子弟子已 经开始了对孔子言语进行辑录,那么《论语》何时成书?怎样成书?《论语》 的成书历来是一大公案。由于时空跨度大,众说纷纭。《论语》的编纂者,大体 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孔子诸弟子及门人说 班固《汉书·艺文志》引刘歆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 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 论纂,故谓之《论语》。”此说因为忽视了曾子临辞世前的语录而令人生疑。至 于门人为谁,似乎也难以确定。关于《论语》“门人”的指称问题,学界有不同 观点。如赵贞信云:“照《论语》的体例,凡直接向孔子受教的称弟子。如《雍 也》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述而》篇: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弟子的弟子则称门人。如《里仁》篇:‘子 出,门人问曰’,此门人即指曾子的弟子。《先进》篇:‘门人不敬子路’,此门 人即指子路的弟子。而《子罕》篇: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 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此为臣的门人是再传弟子, 而二三子乃直接弟子。《先进》篇: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 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此厚葬颜回的也是再传弟子。后人著作,如皇侃《义疏》、陆德明《经典释文·叙 录》等,在说到《论语》的记录和编纂时,都已对弟子跟门人不加区别了。”(2) (二)仲弓、子夏、子游等三位弟子说 首次提出此说的是东汉郑玄。据宋翔凤辑录的郑玄《论语序》说,《论语》 (1) 蔡彦仁,《从宗教历史学看口述论语的传承与特征》,《世界宗教研究》1994 年第 3 期 (2) 赵贞信,《〈论语〉究竟是谁编纂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61 年第 4 期。 是“仲弓、子游、子夏等所撰定”。晋朝的傅玄承袭此说,唐李善注《昭明文选》 曾引《傅子》的话说:“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 宋朝的陆九渊《象山语录》也说:“郑康成、王肃谓《论语》为子游、子夏所编, 亦有可考者。如《学而》篇‘子曰’次章便载‘有若’一章,又‘子曰’而下 载‘曾子’一章,皆不名而以‘子’称之,盖子夏辈平昔所尊者此二人耳。”清 代著名的《论语》集大成者刘宝楠也同意郑说,曰:“要之《论语》之作,不出 一人,故语多重见。而编辑成书,则由仲弓、子游、子夏首为商定,故传《论 语》者,能知三子之名。郑君习闻其说,故于《序》标明之也。”(1)康有为对此 说进行了驳斥。他说:“《论语》二十篇,记孔门师弟之言行,而曾子后学辑之。 郑玄以为仲弓、子游、子夏等撰定,则不然。夷考其书,称诸弟子或字或名, 惟曾子称‘子’,且特叙曾子启手足事,盖出于曾子门人弟子后学所纂辑也。夫 仲弓、游、夏皆年长于曾子,而曾子最长寿,年九十余。安有仲弓、游、夏所 辑而‘子’曾子,且代曾门记其启手足耶!”(2) (三)曾子弟子说 唐柳宗元提出了曾子弟子编纂《论语》说:“或问曰:‘儒者称《论语》孔子 弟子所记,信乎?’曰:‘未然也。孔子弟子曾参最少,少孔子四十六岁。曾子 老而死,是书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也远矣。曾子之死,孔子弟子略无存者矣。 吾意曾子弟子之为之也。何哉?且是书载弟子必以字,独曾子、有子不然。由 是言之,弟子之号之也。……今所记独曾子最后死,余是以知之。盖乐正子春、 子思之徒与为之尔。’或曰:‘孔子弟子尝杂记其言。’然而卒成其书者,曾氏之 徒也。”至于为什么有子也称“子”?柳氏认为这是因为“孔子之没也,诸弟子 以有子为似夫子,立而师之。其后不能对诸子之问,乃叱避而退,则固尝有师 之号矣。”(3)柳氏此说的根据取材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弟子 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他日,弟子进问 曰:“昔夫子当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问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