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礼”的发展演变及其时代价值
摘要:“礼”是我国传统的社会和文化现象,是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更是维护封建统治和君主权威的重要工具。当今中国强调建设法治社会,但仍不可忽视“礼”这一非制度性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及其时代价值。
关键词:礼;发展演变;时代价值
一、“礼”的发展演变
(一)萌芽和形成时期
“礼”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社会和文化现象,是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礼”的起源很早,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古代的“礼”字写作“?N”,象征用豆盘来盛玉,祭祀祖先表示敬意并求得保佑。《说文解字》上记载:“礼,履也,所以事神赐福也。”意思是说遵守礼仪就像是人走路要穿鞋子一样,要按照礼制行事,只有履行祭祀的仪式才能得到鬼神的赐福。可见,“礼”从一开始就含有行为规范的意义。
夏商的“礼”,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简单,主要适用于人与鬼神的关系上,其表现形式不过是用食物来祭祀鬼神。虽然含有一定祭祀的礼仪规范的含义,但这一时期的“礼”还没有成为约束人行为的道德规范。
到了西周,“礼”逐渐发展成为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的礼制和与此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礼记?表记》记载:“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就是说要将尊敬服侍鬼神的态度推广到其他方面,如君臣关系、父子关系、亲友关系、同事关系、邻里关系等社会关系上。在周朝,尽管“礼”的重要功能之一还是祭祀,但是一个“远”字说明,“礼”的作用已经开始发生了重要变化,开始引申到人事上,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制度与行为规范。
周朝创立之初,鉴于商朝灭亡的教训,在统治方式上,周公“制礼作乐”,以“礼乐”治天下。在他的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了整理、补充,形成一整套以宗法等级制度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和礼节仪式,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礼”或“周礼”。周代礼仪的书籍“三礼” ――《周礼》、 《仪礼》、 《礼记》的出现,标志着“周礼”已经达到了系统完备阶段。其中“亲亲”和“尊尊”是“周礼”所确立的全部规范和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旨在维护父权和君权。这两者都是为巩固宗法等级制度服务的,是“周礼”的基本原则,也是西周立法的指导思想。“周礼”经过不断充实、发展,内容非常庞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周公制礼的重大意义在于全面确立宗法等级制度,使国家的各种活动都受到“礼”的规范,并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各种行为纳入“礼”所调整的轨道,不得逾越。[1] (P. 106)
(二)变革时期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兼并战争迭起,奴隶制度日趋瓦解,打乱了周朝的礼治秩序,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伴随封建社会的到来,新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也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正统封建礼教。礼教文化是这个时期“礼”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和“家礼”。其中“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三从”指“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家礼”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儒家主张通过这种礼教文化完成从外到内、从内到外的社会秩序的构建,以期培养出安顺的民众,维护封建统治。
(三)强化和衰弱时期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儒家思想上升为统治阶级的意志,以儒家思想治理社会,建立了一整套以儒学经义为指导的社会规范、典章制度和“律法”行为模式,成为全国共同遵守的价值体系。汉代形成的以“礼”为核心的文化模式,在此后两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奠定了中国社会的基本价值准则和行为模式。
然而,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大量的繁文缛节和过分强调等级秩序,礼文化逐渐变成妨碍人类思想、个性自由发展,阻挠人类平等交往的精神枷锁。五四新文化运动后,随着我国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发生的剧烈的变化,受西方“自由、平等、民主”等进步思想的影响,对腐朽、落后的礼教进行了批判和清算,符合时代要求的礼仪被继承和流传。
二、“礼”的本质与影响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礼”一直被看作是治国的大纲与根本。“礼”的突出作用表现在对人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的规范、约束。“礼”的最本质特点是明确等级秩序,维护封建统治和君主权威。
“礼”经过儒家的阐释推广,传承沿袭,形成了一整套人们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所必须恪守的准则,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遗琐细地区分尊卑贵贱。社会各阶层成员,从生到死,从衣食住行到所用器具,都要受到身份等级的严格限定,从一个人的衣着就可以判断其社会地位和高低贵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北方典型地区农用地膜污染现状调查及其防治策略.pdf VIP
- 农用地膜的应用趋势及残膜污染防控对策研究.pdf VIP
- 2025至2030中国磨机衬板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云南宁永高速公路项目白马隧道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docx
-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汇编(广州市卫健委 2023年10月修订版).docx VIP
- 《GB/T 192-2025普通螺纹 牙型》.pdf
- 农用地膜的应用与污染防治(严昌荣,何文清,梅旭荣等编著)PPT模板.pptx
- 特别的人 方大同 高清钢琴谱五线谱.docx VIP
- 萨提亚家庭治疗法(11-16).pdf VIP
- 2025上半年高级软件水平考试《系统架构设计师(综合知识)》真题及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