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提高沿海风口木麻黄造林成效措施初探
提高沿海风口木麻黄造林成效措施初探
摘 要:该文针对沿海风口和基干林带木麻黄造林历来存在着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根据惠安县的沿海自然条件,分析影响木麻黄造林成活率的因素,总结不同造林地段、不同造林方式的造林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探索切实可行的生物、工程、技术措施,以提高造林成效。
关键词:沿海;木麻黄造林;成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2-93-03
1 概况
1.1 地区自然条件 惠安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东经118°3730~119°5,北纬24°49~25°730,辖12个乡镇,境内有国有防护林场1个,大陆海岸线总长139.9km,土地总面积49 536hm2,林业用地16 178hm2,有林地15 412hm2,其中防护林7 054hm2,是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点县份之一。
1.1.1 气候条件 惠安县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年均气温20.1℃,全年≥10℃的310d,年积温6 612℃,年降雨量1 000~1 800mm,年平均蒸发量2 022.8mm,年均蒸发量大于年降雨量,干湿季明显。全年多风,滨海风大,季风明显,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则以东北风为主,年均风速7m/s,全年8级以上大风达103d。总的气候特征是:温暖多湿,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总量多,雨量充沛但分布极不均匀,蒸发量大,台风、大潮、旱涝等自然灾害影响频繁。
1.1.2 立地条件 惠安县沿海土壤以风沙土、滨海盐土为主。风沙土多分布在海拔10m以下,它是由东北、西南大风吹袭堆积形成流动、半流动的沙丘,结构力极松散,沙层深,地下水位低,透水透气性强,保水性能低,保肥力差,有机质的养分极度贫乏,呈微碱性反应,平均值为:有机质0.416%、全氮0.046%、速效磷3.0mg/kg。滨海盐土主要分布在海岸边缘和海湾港口入海处的沿海沉积平原,以滩涂居多,由于长期受潮水浸袭影响,土壤含盐量高,剖面呈灰色或灰黑色,质地多为粘土或壤土,结构粘重,速效性氨、磷、钾含量高。
1.2 木麻黄引种试验及生物学特征 木麻黄原产澳大利亚和太平洋群岛近海沙滩和沙丘上,惠安县1951年秋引种育苗,开始沙荒造林试验研究,1954年在郭厝、赤湖等地沿海沙荒试造成功。
木麻黄性喜高温,忌严寒,原产地平均最高温度35~37℃,平均最低温度2~5℃。能耐干旱,对雨量要求不严,木麻黄耐旱程度与地下水状况有关,在地下水位1~3m的情况下,能耐大气干旱,但幼苗期不耐旱。木麻黄主根深长,侧根发达。主根深入常年地下水位,侧根水平分布为冠幅的数倍,须根密集在40cm以上土层。根部有根瘤菌共生,可固定大气中的氮元素。能在海岸疏松、瘠薄的沙土上迅速生长,亦能在远离海岸的酸性土壤上良好生长。成年木麻黄耐盐碱,耐沙割、抗风折,是惠安县营造沿海防风固沙林的主要树种。
1.3 基干林带建设情况 自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启动以来,经过全县人民几十年来不懈努力,惠安县在防护林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基干林带建设也具相当规模,成效显著,但距国家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据2014年沿海基干林带调查资料表明:惠安县大陆海岸线总长139.9km,现有林带89.43km,断带50.47km,这些断带多是老大难地段,常规造林成活率极低,屡造屡败的现象屡见不鲜。
2 原因浅析
2.1 气候因素
2.1.1 风害 受滨海季风影响,9月以后北风强劲,当强风来临之时,风过沙飞,挟带着海岸前沿的沙粒不断撞击幼树,使其迎风面的韧皮部受损伤。而大风又加速了地上水分的蒸发和植株的蒸腾量,加剧了干旱程度,造成植株缺水,引起幼树死亡。这是造成风口段造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2.1.2 干旱 我县雨季多集中在3~6月,其它季节较少雨。降雨量低于蒸发量的多达10个月,干旱时间长。树木的生命活动要在有水分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水分既是构成树木的必要成分,又是树木赖于生存的必不可少的生存条件。在干旱季节,由于幼树根系发育尚未完整,分布浅,幼根系无法从深层吸收水分,造成幼树枝叶的蒸腾量超过了根系向上输送的水分,使幼树因生理缺水而枯萎直至死亡。
2.2 立地的不利因素 我县的风沙土立地条件差,保水性能低,在秋冬季节时20cm深的土层含水率仅为0.67%,幼树在此条件下极难成活。而在夏季烈日烘晒下,地表温高达60℃以上,灼伤幼树,破坏了植株的输导组织,致使植株枯萎。盐土质地粘重,透水性差,强烈蒸发后,盐分不断积累于地表,地下水中也含有一定的可溶性盐分,在降雨和蒸发的变化中呈现出盐分累积与淋溶交替进行。在雨季中,由于淋溶作用,幼树尚可能存活,但在旱季时,由于盐分累积,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至表土层,盐分浓度增加后提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