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岁时节日民俗体育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敦煌岁时节日民俗体育探究

敦煌岁时节日民俗体育探究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图像分析等方法对敦煌岁时节日的民俗体育活动进行搜索整理,诠释其形成过程的历史文化背景。   关键词:岁时节日;民俗;祭祀   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4)06-0116-05   岁时源于古代历法,主要是指人与自然的适应,节日源于季节气候,是指人与社会的调适。岁时节日的内容,因人们生活的需要而突出了祭祀制度和娱乐活动。古代人类的“身体活动”一开始就有祭祀性质,并融入到宗教仪式和庆典。由此,岁时节日开始变得越来越欢愉,并创造出各种形式的游戏、娱乐和竞技活动。唐代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文化昌盛,人民生活富裕,给社会风俗演变开创了历史条件,因此,表现在岁时节日已具有了全民性,并极快地向娱乐方向发展。人们不分男女老少、不分阶层和城乡,纷纷参与色彩浓厚的各种娱乐活动,如秋千、竹马、风筝、蹴鞠、步打球、马球、拔河、举鼎、相扑、马伎、射箭、斗百草、博弈、游泳、登高、舞蹈……充分体现出人们对岁时节日娱乐性质的认定和对娱乐身心的追求。唐宋以后,岁时节日更多地融入了丰富的文化意境,并注入多种文化功能,有的游戏、娱乐活动已转向竞技性的体育。   敦煌壁画、彩塑与藏经洞出土的古代文献中保存了丰富生动的民俗、礼俗和佛俗的资料,包括元日、上元、二月八日、社日、寒食、清明、四月八日、端午、伏日、七夕、重阳、冬至、岁除等节日(附表)。   岁时节日活动中,包括了很多民俗体育活动。所谓民俗体育,主要是指人们围绕特定的季节和节日举行的有特定文化内容的体育活动。例如上元的踏舞、印沙,清明、寒食的踏青、斗草、拔河、蹴鞠,佛诞节的马戏、相扑,端午的滑沙,七夕的舞蹈、造花树,中秋的赛社、网鹰,重阳的登高,岁除的跳钟馗、驱傩、舞蹈等。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以祭神为出发点的游戏、娱乐、竞技逐渐蜕变为对自身能力的赞美和集体的欢娱。于是这种令人快乐的娱神活动就成为人们年复一年的期盼。由此,人类活动的目的和动机开始了从外在的娱神目的向自娱目的转化。在敦煌的传统文化中,体育已成为一种节日文化,通过体育营造一种节日祥和、热闹的气氛,还代表着一种社会化的节庆仪式。   1. 元日(正月)   元旦是敦煌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俗称新年,百岁年为首,足见其重要。敦煌每年新春之际举行各种贺年、宴饮和娱乐活动。踏舞之举在节庆之日十分盛行,P.3272载:“伏以今月一日……定兴郎君踏舞来,白羯壹口,未蒙判凭,伏请处分。丙寅年正月。”这是说,北宋时期牧羊人定兴郎君率领一个舞蹈队,向州府呈报牒状,要求在正月初一举行连臂踏舞活动,以示欢庆。敦煌此俗也许受西域龟兹国的影响,《酉阳杂俎》:“龟兹国,元日斗牛、马、蛇,为戏七日……婆罗遮,并服狗头猴面,男女无尽夜歌舞。”婆罗遮即苏莫遮,是西戎胡语,后传至敦煌,被列为元日禳灾迎吉的习俗。   敦煌每年元日举办印沙佛会。印沙是当时民众的一项节庆活动。此俗源于印度,它随佛教东传至敦煌。印沙是指“海边或沙滩,印塔形、像形,印沙滩,为塔形象”。它从童孩在河边近沙之处,以聚沙成各种形象为游戏。后受佛教影响,把此项儿童游戏与佛事活动相结合,以聚沙兴塔或聚沙成佛像。《法华经?方便品》载:“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1]莫高窟第23窟壁画法华经变中,绘有一群童子在做聚沙游戏的图像。由于印沙游戏与佛事活动融合,出现了运用专门的模具,脱出一个个小沙佛、小沙塔,并在举行佛会时,把脱出的佛像和佛塔贴在窟壁上作为供养。如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甬道壁龛外上部、第212窟前室西壁、第285窟南北壁等处至今仍存留脱佛、脱塔贴壁的遗迹。另外,敦煌文献P.3276、P.3730、P.2237、S.0663、S.0527等均载有印沙佛文。   2. 上元节(元宵节)   所谓上元即正月十五。古代称夜为宵,故此日之夜又称之元宵。东汉时期,汉明帝为了表彰佛法,敕令正月十五日夜,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的影响得以迅速扩展,形成了全民性的狂欢节日。敦煌的上元燃灯分民俗和佛俗。每当节日,民众全赴莫高窟,设供焚香、燃灯诵佛、振钟鸣乐、百戏竞呈、乐舞助兴,既有佛事活动的肃穆,亦有全民同乐的欢悦。P.3566、 P.2058、 P.2631、 P.3568和S.2832、S.1519均记载有关于敦煌上元燃灯节日的热闹场景。连地处敦煌附近凉州之地的上元节,也都是全民参与,热闹非凡。《太平广记》卷77载:“灯烛连亘十数里,车马骈阗,士女纷杂……而楼下歌吹犹未终。法善至西凉州。”[2]   上元节期间,在甘肃洮州(临潭)一带还盛行万人拔河比赛。《洮州府志》载:“旧城(今临潭县城关镇)民有拔河之戏,用长绳一条,系小绳数十,千百人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