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来源于西洋梨苹果茎沟病毒分离物基因组分子特性研究
来源于西洋梨苹果茎沟病毒分离物基因组分子特性研究
摘要:为了获得来源于西洋梨红贝雷沙寄主潜带苹果茎沟病毒(ASGV)分离物的基因组全长序列,并明确其分子特性,采用RT-PCR、RACE末端克隆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ASGV分离物基因组全长进行序列测定,并对其序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来源于西洋梨的ASGV-HB分离物的基因组全长序列为6 496 nt(GenBank登录号:KU605672),含有2个开放阅读框ORF1、ORF2及2个可变区Ⅵ、Ⅶ。序列分析表明ASGV-HB与GenBank登录的18个ASGV分离物的基因组全长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0.6%~87.7%;ORF1和ORF2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43%~92.3%和94.4%~98.7%;Ⅵ和Ⅶ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22.9%~68.8%和48.8%~922%;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来源于不同国家的相同寄主的ASGV分离物聚集为同一分支。结果表明,ASGV的分子变异无地域相关性,具有一定的寄主选择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ASGV的群体遗传进化机制及其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分子信息。
关键词:梨;苹果茎沟病毒;基因组全长序列;系统发育树分析;同源性
中图分类号: S436.611.1+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8-0043-05
收稿日期:2016-05-0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编号:nycytx-29-08)。
作者简介:张雪娇(1990―),女,河南周口人,?T士,研究方向为植物分子遗传学。E-mail:yaqifeixue62@。
通信作者:崔百明,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植物分子遗传学。E-mail:2247237543@。 苹果茎沟病毒(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ASGV)为β-线性病毒科(Flexiviridae)发状病毒属(Capillovirus)的代表种[1],是一种严重危害果树产业的潜隐性病毒。ASGV感染梨树后一般不产生明显的症状,但对产量和品质有严重的影响,给果树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且ASGV一旦感染便较难脱除,脱除率仅为68.9%[2]。ASGV存在多种分子变异,目前尚未报道西洋梨寄主ASGV分离物基因组全长序列信息,了解ASGV的分子序列变异特点为研究ASGV的群体遗传和果树防治提供重要的分子依据。自1965年Waterworth首次报道苹果被感染ASGV后,陆续在梨、杏、柑橘、百合、猕猴桃、樱桃等[3-7]植株上发现该病毒。研究明确ASGV基因组含有2个重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s),分别编码多聚蛋白(polyprotein)和运动蛋白(MP),多聚蛋白包含4个结构域,分别为甲基转移酶(Met)、类木瓜蛋白酶(P-Pro)、解旋酶(Hel)、RNA聚合酶(RdRp)和外壳蛋白(CP)[8];ORF2编码36 ku运动蛋白(MP),与复制酶和CP之间存在重叠[9]。ASGV基因组中存在2个可变区(variable regions),称为Ⅵ和Ⅶ,Ⅴ~Ⅰ可变区在基因组523~570 aa位置处,Ⅶ可变区在复制酶和CP之间,位于1 583~1 868 aa位置处跟ORF2区域存在重叠。Liebenberg等通过对Ⅵ和Ⅶ区进行压力选择分析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ASGV的多样性与寄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0]。目前GenBank登录了来源于日本百合分离物CTLV-L和CTLV-Li-23,韩国砂梨分离物ASGV-P、德国苹果分离物ASGV-AC和印度日本苹果分离物ASGV-P209及来自中国台湾柑橘分离物CTLV-K和CTLV-LCd-NA-1等18个ASGV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而国内外尚未报道来源于西洋梨寄主的ASGV分离物基因组全长序列。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ASGV分离物基因组全长序列设计引物,并结合RACE技术首次从西洋梨品种红贝雷沙中获得ASGV分离物,命名为ASGV-HB,分析了其基因组结构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其分子进化地位以及该病毒与地域起源和寄主种类的相关性,旨在为进一步探究果树ASGV的群体遗传和防治提供分子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红贝雷沙枝条于2010年4月采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取枝条韧皮部作为检测材料,采用引物ASGV-U(5′-CCCGCTGTTGGATTTGATACACCTC-3′)/ASGV-2(5′-GGAATTTCACACGACTCCTAACCCTCC-3′)[11],经 RT-PCR 检测证实感染ASGV;通过芽尖组织培养获得的离体植株保存于华中农业大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