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枯草芽孢杆菌M4诱导猕猴桃抗病相关防御酶系研究
枯草芽孢杆菌M4诱导猕猴桃抗病相关防御酶系研究
摘要: 采用比色法测定枯草芽孢杆菌M4发酵液不同组分诱导猕猴桃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接种M4发酵液、菌体悬液、上清液、LB培养基,猕猴桃叶片内PAL、POD、PPO、SOD、CAT活性均高于对照无菌水,PAL、PPO、SOD的活性峰值多在接种后8 d出现,POD、CAT的活性峰值多在接种后12 d出现;接种M4发酵液、菌体悬液的PAL、POD、PPO、SOD、CAT活性均明显高于接种上清液、LB培养基,且酶活变化趋势相似,说明M4发酵液中主要有效诱导组分为菌体。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猕猴桃;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
中图分类号:S436.6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22-0111-03
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Psa)引起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往往发病严重,流行迅速,防治相当困难。近年来,随着猕猴桃栽培面积的不断增加,细菌性溃疡病快速蔓延,自2005年以来,已在世界主要猕猴桃产区造成严重危害,成为猕猴桃栽培过程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 。
生物防治是控制植物病害、减少化学农药污染的有效途径,而诱导抗性又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机理之一[3],一些微生物可作为植物激活剂,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而具有良好的防病效果[4]。植物的抗病性与木质素及相关苯丙烷类代谢物质的积累、病程相关蛋白(PRP)的表达、磷酸戊糖途径、乙醛酸循环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5-6],参与植物抗病代谢的关键酶有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等,其活性变化是反映植物抗病能力强弱较直接和有效的指标之一。
近年来研究发现,芽孢杆菌(Bacillus ssp.)是生防菌的优势菌种,诱导植物抗性是其生防作用实现的重要机制之一[7-8]。陕西省科学院酶工程研究所微生物实验室保藏的枯草芽孢杆菌M4对猕猴桃溃疡病具有较好的生防效果,但该菌株是否具有诱导抗性作用,有关其不同组分对猕猴桃抗病相关酶活影响的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选择PPO、POD、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这5种酶作?殁ê锾铱共⌒苑从χ副辏?研究M4菌株发酵液不同组分对猕猴桃叶片内抗病相关防御酶系的影响,以期揭示其诱导抗病性机理,为指导其田间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枯草芽孢杆菌M4,陕西省科学院酶工程研究所微生物实验室保藏;试验植株为2年生盆栽秦美猕猴桃。LB培养基:胰蛋白胨10 g,酵母浸膏5 g,氯化钠5 g,蒸馏水1 000 mL,pH值为7.0~7.2。
1.2 菌液的制备及接种
将菌株M4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中,37 ℃、160 r/min振荡培养24 h;将发酵液分成3份,1份保留,另2份合并,4 ℃ 10 000 r/min离心30 min;分别收集菌体和上清液;菌体用无菌水漂洗,再次离心收集,用无菌水稀释成108 CFU/mL的菌液,而上清液用孔径为0.22 μm的细菌过滤器过滤,待温度升至室温,备用。试验设108 CFU/mL发酵液(F-0)、108 CFU/mL 菌体悬液(F-1)、无菌发酵上清液(F-2)3个处理,分别以无菌水、LB培养基处理为对照1(CK1)、对照2(CK2),选取长势一致、健壮的秦美猕猴桃植株,采用叶面喷施接种法进行诱导抗性试验,将菌液均匀喷在猕猴桃叶片上。
1.3 PAL、POD、PPO、SOD、CAT活性的测定
接种后0、4、8、12、16、20 d分别采样,测定猕猴桃叶片PAL、POD 、PPO、SOD、CAT的活性。PAL提取及活性测定参照薛应龙等的方法[9]进行,以1 g鲜质量D290 nm值变化0.01所需酶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U)。POD提取及活性测定参照张龙翔等的方法[10]进行,以1 g鲜质量1 min内D470 nm值变化0.01作为1个酶活力单位(U)。PPO提取及活性测定参照朱广廉等的方法[11]进行,以1 g鲜质量1 min内D525 nm值变化0.01为1个酶活力单位(U)。SOD提取及活性测定参照朱广廉等的方法[11]进行,以抑制氮蓝四唑(NBT)还原的50%酶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以不加酶液而用缓冲液代替酶液的处理为空白对照,酶活计算公式为:
N=2×(D560 nm空白-D560 nm处理)/D560 nm空白。
CAT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