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费兰特新名字故事中女性形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费兰特新名字故事中女性形象

浅析费兰特新名字故事中女性形象   摘 要: 埃莱娜?费兰特(Elena Ferrante)作为意大利近年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2016年凭借其力作“那不勒斯四部曲”①荣登《时代》杂志评选的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之一。《新名字的故事》作为该系列的第二部,讲述埃莱娜?格雷科和莉拉?赛鲁罗两位主人公如何反抗社会的不公,奋力争取话语权的历程。本文通过对两位女性反抗形象的分析,探讨意大利近现代社会的女性地位。   关键词:反抗形象 女性地位 埃莱娜?费兰特 《新名字的故事》   美国著名作家劳伦?格洛夫(Lauren Groff)认为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是时代杰作,是一部充满热情和愤怒的女性成长小说。《新名字的故事》里的埃莱娜和莉拉成长在20世纪中期,男权主义盛行的那不勒斯,她们为女性的教育而战,为女性尊严而奋斗。   20世纪前期意大利的女性运动进程缓慢,影响力也极为有限。直到1946年,意大利女性获得投票权,并在之后的国家体制公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48年,意大利宪法中强调保证女性在政治?济和社会生活上各方面的平等权益,该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意大利女性运动的一次胜利。19世纪60年代末,在欧洲及世界的女性运动的推动下,在意大利诞生了很多女性运动的团体。这一时代的女性运动的口号是“解放”和“平等”,也就是要求权利义务平等,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相比之前比较笼统的口号,她们将重心放在更实际,细致的地方,比如:离婚权,堕胎权等。这一时代的女性运动取得的丰硕果实,奠定了现代女性地位的基石。   在很多英语国家的研究学者眼里,费兰特的作品受到了第二次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尽管作者本人曾说过自己并非女性主义作家,但在她的小说里却处处闪烁着女性主义的火花。   一、故事梗概及背景   《新名字的故事》作为“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二本小说,将视野转向20世纪60年代,与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契合。意大利作为欧洲主要国家之一,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益者,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创造了亚平宁半岛的“经济奇迹”,从一个农业国家成功转型为一个工业国家,但这样的高速发展,反而加剧了南北方早已存在的隔阂:北方把持着全国绝大部分的发展资源,北方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而南方发展极度缓慢,绝大部分的南方人完全感受不到国家的变化。在《新名字的故事》里,埃莱娜和莉拉步入她们的青年和成年时光。两人依旧生活在那不勒斯破败的小城区,但生活轨迹却大相径庭。莉拉因为父亲的极力反对而被迫辍学,虽然她曾多次反抗,但也没有办法撼动父亲在家中的绝对威严,最终她只能依从父意,并在十六岁时嫁给了镇上富裕的肉食店老板,过上了看似完美的阔太太生活。同样家境贫寒的埃莱娜在获得父亲的许可和小学语文老师的帮助下,才能艰难地继续学业。   《新名字的故事》承接上一部,是两个女人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将男权社会里,男性狰狞的面容逐渐展现出来。莉拉开始对婚姻失望至极,也渐渐意识到,在这个男性主导的社会,顺从只会一味被打压,只有抗争才能获得更多的自主权;而埃莱娜早在莉拉的婚礼上,便看清了她今后的道路:通过学业,来反抗现实的不公,争取到自己的话语权。   生活处境的渐行渐远,并没有使两个女人分道扬镳,两人反而因共同的目标紧贴一起,但巨大的个性差异,又使她们反抗的方式不尽相同。如同,孩提时代,面对男孩的欺辱时,莉拉毅然决然地拾起石子扔向他们,而埃莱娜却凭借在学校的优异表现来“羞辱”那些颐指气使的男孩子,因此故事里,莉拉的反抗势如炮竹,惊天动地;埃莱娜的反抗则平静如水,不疾不徐。如果说莉拉有无所畏惧的勇气,埃莱娜则有锲而不舍的坚持。   二、莉拉――风暴反抗者   20世纪60年代的那不勒斯,贫窭苦困,泥古守旧,男性独霸社会话语权,大部分女性并没有争取自身权益的意识,她们的反抗更多是无奈之举。婚后丈夫斯特凡诺撕下面具,露出了他虚伪的一面,为了经济利益,同卡莫拉②头目索拉拉兄弟暗中勾结。莉拉一直对这种犯罪组织深恶痛绝,不想和他们有任何瓜葛,但就在婚礼当天,她发现自己的丈夫,早与他们沆瀣一气,还将自己亲手设计的皮鞋送给他们,莉拉对此恼怒不已,之后斯特凡诺更是不顾她的反对,把她“敬献”出去,为索拉拉兄弟的门店做代言人。丈夫的所作所为不仅让莉拉倍感心寒,也使她对婚姻失去信心。然而这时的莉拉并没有反抗的意识,她选择继续容忍周遭的一切,愈发郁郁寡欢。当埃莱娜看到莉拉时,她“眼珠在有些发紫的眼眶里转来转去,颧骨上的皮肤紧绷着……我觉得在忙碌、活跃的背后,是一个筋疲力尽、寻找出路的人。”[1]另一方面,求爱无果的斯特凡诺开始对她实施家暴,并四处寻花问柳,身边的人对莉拉的处境心知肚明,但都缄口不言。面对这一切的不公,莉拉悲愤交加,却也无所适从,正如她被迫帮助索拉拉兄弟时“用血红色的线条来切断自己的身体…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