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防止新安江跨省污染应急控制方案探析.docVIP

浙江省防止新安江跨省污染应急控制方案探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省防止新安江跨省污染应急控制方案探析

浙江省防止新安江跨省污染应急控制方案探析   摘 要:当前,浙江省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有了根本性好转,但来自外省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来自安徽省新安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有逐渐恶化的趋势,已经直接危胁到浙江省千岛湖的生态安全。当前保护千岛湖水资源直接关系到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成败和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新安江跨省污染问题逐步恶化的趋势,提出了可行性的办法和建议。   关键词:浙江省;千岛湖;污染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5-0064-02   随着“生态省建设”和“811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行动”的不断深入,浙江省的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有了根本性好转。与此同时,来自外省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来自安徽省新安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有逐渐恶化的趋势,已经直接危胁到浙江省的水资源宝库――千岛湖的生态安全。在浙江省境内新安江水污染防治工作已取得实效的情况下,如何防治来自安徽省境内的新安江水污染问题,保护千岛湖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1 千岛湖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新安江横贯浙皖两省,全长373.2 km,流域总面积11 714 km2,其中60%的流域在安徽省内(黄山市5 820 km2,绩溪县620 km2),汇经钱塘江入海。建于新安江之上的千岛湖,又名新安江水库,位于杭州市西南部,是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航运等综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库。随着浙江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千岛湖水资源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千岛湖水资源保护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①千岛湖水资源保护直接关系到“生态省”建设的成败。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千岛湖蓄水容量178.4亿 m3,是钱塘江流域水资源调配的关键枢纽。千岛湖清澈澄碧,水质优良,生态环境良好,是浙江省乃至于长三角地区极其重要的优质战略储备水源和生态资源,保障着钱塘江的生态安全。千岛湖水资源保护已成为“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生态省”建设的成败。   ②千岛湖水资源保护直接关系到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也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标志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随着浙江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口的集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已逐渐成为稀缺性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优质的千岛湖水资源已成为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载体,甚至也成了长三角地区的战略储备资源,上海市和江苏的苏锡常地区将远期的引水规划延伸到千岛湖。   ③千岛湖水资源保护直接关系到杭州市的饮用水安全。新安江的流量占钱塘江总流量的40%左右。目前兰江水质欠佳,兰江与新安江汇合后的富春江水质主要靠优质的新安江汇水来稀释和维系,一旦新安江水质恶化,就意味着整个钱塘江水质的全面恶化,直接威胁到浙江省省府所在地――杭州市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其后果不堪设想。   2 千岛湖水资源保护的紧迫性   通过前一阶段的实地调查表明,当前浙江省境内的千岛湖水污染源已得到了有效控制,入湖水质已大为改善,但入浙的新安江水质和千岛湖水质却逐年恶化。   从1995年到2011年间,尽管入浙的新安江和千岛湖水质除总氮外各项指标总体上优于Ⅱ类,但各项水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入浙新安江的总氮指标从Ⅱ类降至Ⅳ类,千岛湖的总氮指标也从Ⅱ类降至Ⅲ类(详见表1)。新安江跨省污染问题有逐步恶化的趋势,当前的千岛湖水资源保护工作须进一步深化。千岛湖的近年水质统计见表1。   2.1 入浙的新安江水污染问题有加速恶化的趋势   由于安徽省境内新安江流域有大约90%的流域面积属于黄山市,剩下10%左右的流域面积属于经济较落后的宣城市绩溪县,入浙新安江的水污染主要来自黄山市。从黄山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入浙新安江的水污染状况呈加速恶化的趋势,令人心忧。   “一忧”,入浙新安江的水污染现状严重。在整个安徽省境内的新安江流域范围内,只有黄山市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填埋场,下属区县的环保基础设施尚一片空白。污水直排和垃圾乱倒现象非常严重。在枯水期,一些新安江河段成为污水沟和垃圾沟,在夏季洪水冲刷下至使入浙的千岛湖湖面上漂浮着大量的垃圾,污染了环境。   “二忧”,在可预见的将来入浙新安江的水污染负荷将成倍增长。根据黄山市的“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七个区县经济园区,工业年均增长率17%,城镇化率提高到43%。由于该地区招商的基本上是东部地区的边缘产业,仍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这意味着污染物的排放将同步增长。根据有关资料的初步分析,2005年新安江流域的工业和城镇污水排放总量不足9万t/d,2010年增长到17.7万t/d,预计2020年将增长到40.2万 t/d。   “三忧”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