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语文化视域下宋玉神女赋王玉之辨英译研究.docVIP

源语文化视域下宋玉神女赋王玉之辨英译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源语文化视域下宋玉神女赋王玉之辨英译研究

源语文化视域下宋玉神女赋王玉之辨英译研究   摘要:有关宋玉《神女赋》中是否存在王、玉文字错讹,亦即《神女赋》梦主为楚襄王还是宋玉,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问题。沈括有关王、玉文字错讹的观点与洪迈对《神女赋》文义逻辑的解读,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并在《文选》版刻上有所实践。在《神女赋》的英文译本中,何可思、孙大雨与康达维均认为存在王、玉文字错讹,梦遇神女者为宋玉而非楚襄王。这一现象映现出文本翻译中译者对源语文化的接受。   关键词:源语文化;《神女赋》;英译;王玉之辨   中图分类号:H315.9;H159   文献标识码:A   一、宋玉《神女赋》英译中的王、玉之辨   有关宋玉《神女赋》中的王、玉之辨,即梦遇神女者为楚襄王还是宋玉,是学界长期关注的要点。自宋代沈括首先提出疑问,时至今日,学界尚未有定论。在海外汉学研究中,虽未有针对这一问题研究的专篇论文,但对宋玉《神女赋》的翻译,本身即可视为一种研究方法,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文本的选择,即有着考辨异文的功用,而在文本翻译背后则隐含着译者主体对源语文化的接受。   已知的宋玉《神女赋》译文,主要有德国汉学家何可思(Eduard Erkes)的英译本、奥地利汉学家赞克(Erwin von Zach)的德文译本、法国汉学家马古烈(Georges Margouliès)的法文译本、日本学者小尾郊一的日译本①,以及美国汉学家康达维(David R. Knechtges)的英译本,此外,国内尚有诗人孙大雨的英译本。在《神女赋》英译中,针对宋玉《神女赋》中的王、玉之辨,何可思、孙大雨、康达维三位译者均采取了相同的处理方式,即认为梦遇神女者为宋玉而非楚襄王。   何可思的译文刊于《通报》(Toung Pao)1928年第5期第387至402页,译文名为“The Song of the Goddess”。何可思当是以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扫叶山房石印出版的清人于光华所编《评注昭明文选》为底本②,全文分为六段,先列中文原文,后附英译。译文之前附录并翻译了于光华引述的张凤翼《文选纂注》及何焯《义门读书记》关于王、玉二字的辩证,于氏并称:“据此则王寝、王异、王曰晡夕之后、王曰茂矣,诸王字皆作玉。[白玉]③玉曰其梦若何、玉曰状如何也,诸玉字作王。”但于光华《评注昭明文选》仅在他认为所当改正的王、玉字下注明改字,正文并未径改,张凤翼《文选纂注》则径改。[1]何可思所引《神女赋》原文亦径改,并在注释中称系根据序文与评注而改。[2]   孙大雨于1974年进行了《神女赋》的英译(A Fu on the Divine Lady),后收录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古诗文英译集》中。孙大雨在英译之前先列了中文原文,但并未提供译文参考的版本。与通行的胡刻本《文选》所收录的《神女赋》相比较,孙大雨所引中文存在着讹、脱、衍、倒诸问题。④孙氏所引中文本也径改王、玉二字,在翻译中也并未注出依据,而仅从文学角度重述了梦遇神女这一事件。[3]   1996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康达维教授翻译的《文选》第三卷,即Wen xuan, or Selections of Refined Literature. Volume 3: Rhapsodies on Natural Phenomena, Birds and Animals, Aspirations and Feelings, Sorrowful Laments, Literature, Music, and Passions。《神女赋》(Rhapsody on the Goddess)隶属于“情类赋”(Passions)中。与何可思、孙大雨不同,康达维并未列出中文原文,而是直接进行翻译。康达维对《文选》的翻译并未标明依据何种版本,而是在翻译过程中借鉴不同的研究成果,有所选择。以《神女赋》中的王、玉之辨而言,与何可思、孙大雨相同,康达维也以宋玉为梦主。在while Song Yu was asleep(其夜玉寝)的注释中,康达维对此进行了行文逻辑上的解释,他的依据主要来自于沈括对“白”和下文“王览其状”的怀疑,并根据这一观点在翻译中对赋文进行了改写。[4]   今以中华书局1974年影印南宋尤褒刻、李善注《文选》与1985年影印宋刊六臣注《文选》中宋玉《神女赋》为参照,并将三位译者所引原文及译文中有关王、玉之辨者附录于下:   其夜王寝,果(六臣注本无“果”字)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梦若何?”王曰:“晡夕之后,精神恍惚。”……王(六臣注本作“玉”)曰:“状如何也?”玉(六臣注本作“王”)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他人莫睹,王览其状。(尤刻本《文选》)   其夜玉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玉异之。明日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