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诗底层生活经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梵志诗底层生活经验

王梵志诗底层生活经验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现存敦煌文献中王梵志诗的研读,认为王梵志诗作的独特意义之一,在其对底层生活经验的深刻揭示。细读今存全部王梵志诗作,可以发现,构成这种经验的,除了人们略有了解的经济生活的贫困,还有社会负担的沉重、社会公正的匮乏,以及生命意义的模糊。   关键词:王梵志诗;底层;生活经验   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8)02-0097-05         一      王梵志是一位出身社会下层并一直生活在社会下层的诗人。关于他的身世,曾有一个颇富神奇色彩的传说。据冯翊《桂苑丛谈》及《太平广记》卷82记载:   王梵志,卫州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人也。黎阳城东十五里有王德祖者,当隋之时,家有林擒树,生瘿大如斗。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撤其皮,遂见一孩儿抱胎而出,因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及问姓名。德祖具以实告:“因林木而生,曰梵天(后改曰志)。我家长育,可姓王也。”作诗讽人,甚有义旨。盖菩萨示化也。   对此,许多著名学者,从胡适、入矢义高、戴密微、潘重规,到张锡厚、朱凤玉、项楚、陈允吉等,均曾有所解说。这些研究除确认王梵志生于“当隋之时”并主要生活在唐初这一问题之外,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它的文化来源及其神话学意蕴,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王梵志及其诗作,提供了一些十分有意思的参考内容。在我看来,其中以潘重规先生的解释最为平实,也最为可信――根据他的解释,这个故事的真实意义,或许不过是记述了一个弃儿被收养的经过而已。据此,则其他所有神话性的解释,都可以看作是在它的基础上的种种附会而已。揭开传说扑朔迷离的神话外衣,不难发现,王梵志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由弃儿成长为佛徒的一生。这为我们深入了解王梵志生平及其思想、艺术倾向的来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出发点。   王梵志的一生,始终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并且始终也没有真正摆脱生活的贫困。这不仅从上面的传说,而且也可以从今存王梵志诗中一些反映了作者身世的作品中清楚地看出。他的诗集中给人印象深刻的大都是那些表达贫困体验的作品,其中一些从中可以明显看出作者生活的影子,如:   草屋足风尘,床无破毡卧。客来且唤入,地铺藁荐坐。家里元无炭,柳麻且吹火。白酒瓦钵盛,铛子两脚破。鹿脯三四条,石盐五六课。看客只宁馨,从你痛笑我。   家贫无好衣,造得一袄子。中心禳破?郑?还将布作里。清贫常使乐,不用浊富贵。白日串项行,夜眠还作被。近逢穷业至,缘身无一物。披绳兼带索,行时须杖扶。四海交游绝,眷属永还疏。东西无济着,到处即女居。   上引第一首诗用一种自嘲的口吻,写作者家居生活的贫困;第二首写自己的一件衣物;第三首写贫寒而且孤独。没有长期的、真实的贫困生活体验,是绝难写出这样的诗来的。由于缺少纪年的线索,我们不可能知道这些诗各自写于什么时候,但从诗里描写的景象及作者的口吻看,至少后一首应该做于他的晚年。从“四海交游绝,眷属永还疏。东西无济着,到处即女居”这样的诗句,不难想见,晚年的王梵志不但仍然一贫如洗,而且极度孤凄。正是这样一种生活处境,为他的诗作如实反映底层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可靠的根基。   王梵志一生是否也曾有过一段较好的时光,由于缺乏充足的证据,我们很难断言。尽管学者间对今存三百余首王梵志诗是否均属一人之作,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就王梵志诗整体所反映的生活画面和社会意识来看,他对富裕的生活似乎从来都没有多少真切的体验。虽然他的诗中间或也有“吾富有钱时”、“吾家多有田”之类的语句,看上去好像透露了一点作者曾经“有钱”的信息。然而,从整篇所用的口气看,我们也很难断定其中所反映的即是作者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一种对于世态的虚拟描写。而更能说明这一点的是,他的诗中即使真的写到有钱人的生活,也仍然透着一股小家子气,很难见出他真有多少有钱人的心胸和意气。这一点从常常为人引述的《富饶田舍儿》一诗就可以明显地看出:   富饶田舍儿,论情实好事。广种如屯田,宅舍青烟起。槽上饲肥马,仍更买奴婢。牛羊共成群,满圈豢豚子。窖内多埋谷,寻常愿米贵。里正追役来,坐着南厅里。广设好饮食,多酒劝且醉。追车即与车,须马即与使。须钱便与钱,和市亦不避。索面驴驮送,续后更有雉。官人应须物,当家皆具备。县官与恩泽,曹司一家事。纵有重差役,有钱不怕你。   这首诗极力表现富裕生活带给人的许多好处,然而,除了炫耀地产、宅舍、马匹、奴婢、牛羊、积谷这些可见的事物,整首诗表现出的不过是一种土财主式的志得意满和踌躇满志,告诉人们的也只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一极为寻常的人生道理。其对富家生活的描写视角,显而易见是自外而内的,因而篇中所写虽是富户,但其胸襟、口吻,仍然不脱贫寒阶层的那样一种气度、眼界。因而,在他的诗集中,这类诗作的精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