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看诺兰电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看诺兰电影

由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看诺兰电影   [摘要]历来对于诺兰电影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其叙事手法或风格的探讨上,却往往忽略了其叙事的内容本身。诺兰电影并不仅仅注重情节的奇幻跌宕和剪辑手法的变幻莫测,人物自身的性格缺陷或心理问题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根源,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探讨其电影,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诺兰电影的主题和思想深度。文章从人格结构与戏剧冲突、力比多原则与情节推动、白日梦理论与艺术创造三方面,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分析诺兰的电影。   [关键词]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从1998年以处女作黑白电影《追随》踏入影坛后,又为观众贡献了《记忆碎片》《致命魔术》《蝙蝠侠:暗夜骑士》等涉及人性深处心理问题的电影,而其后期拍摄的《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等电影更是在叙事中糅入了大量不落俗套的想象。正如诺兰对自己的评价,他希望自己能像前辈希区柯克那样,不仅仅在电影中展现单纯的拍摄技巧,更要在对剧情的处理中展现其对人性的观照。[1]这也正是诺兰的电影几乎每一部都获得票房和口碑两方面的丰收的原因之一。历来对于诺兰电影艺术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其电影的叙事手法或风格的探讨上,却往往忽略了其叙事的内容本身。而事实上,诺兰电影的剧本设置仍然有极大的研究空间。   奥地利的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构建并经后人荣格等发扬光大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奠定了西方现代心理学的基础,同时也以其强大的影响力渗透进了诸多人文学科之中,如文艺美学。弗洛伊德所提出的部分关于人类心理的见解,是颇具启发意义的,也在后世的心理学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证实。诺兰电影并不仅仅注重情节的奇幻跌宕和剪辑手法的变幻莫测,人物自身的性格缺陷或心理问题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根源,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探讨诺兰的电影,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诺兰电影的主题和思想深度。   一、人格结构与戏剧冲突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他最早在《歇斯底里研究》中提出的是由无意识(又翻译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者构成的心理结构理论,研究人们在内心深处自我都难以意识到的原始冲动和生命本能。[2]这些冲动与本能,有可能从人出生伊始就跟随人的一生。但是随着人类的不断成长,往往会受到外界因素,如风俗习惯、法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束缚,对内心中的无意识进行压制。然而在特殊的场合,人有可能突然释放出无意识,背弃自己所信奉的行为准则。进入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弗洛伊德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又提出了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理论。[3]在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之中,一般人都拥有这三重人格,而绝大多数人能够保持三者之间的平衡,一旦三者出现矛盾,人就极有可能陷入人格异常的状态中。但是弗洛伊德又认为,大部分的人实际上并没有健康的人格。而这正为诸多文学和电影戏剧创作者在塑造容易构成戏剧冲突的人物时提供了足够的理论依据。   以《蝙蝠侠:暗夜骑士》为例,在电影中存在三个重要人物,一个是代表正义的蝙蝠侠,他用自己的力量努力肃清着哥谭市的罪恶;一个是与蝙蝠侠对立的,完全没有是非观可言的“小丑”,他凭借自己对他人心理弱点的了解,不断在哥谭市掀起血雨腥风;而另一个更为经典的人物则是“双面人”检察官哈维?登特,由于被小丑陷害,登特从一个坚持正义的“白骑士”沦为一个和小丑一样崇尚私人暴力复仇的恐怖分子。蝙蝠侠这一形象是完全抑制了本能冲动的,追求“至善”境界的“超我”。如在登特作恶多端后死去时,为了不破坏登特在哥谭市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他选择了背负杀死登特的骂名,放弃了蝙蝠侠作为“黑骑士”的侠义形象,用一个黑骑士的陨落换来白骑士精神的永存。而小丑则是彻头彻尾的“本我”,他如婴儿一般按照“快乐原则”行事,如煽动他人抢银行,抢劫成功后又烧光纸币,在医院和轮船中安装炸弹好目睹人们自相残杀,绑架了登特和蝙蝠侠最爱的女人瑞秋来对蝙蝠侠实施威胁,却故意告诉蝙蝠侠两人错误的位置,使得瑞秋被活活烧死等。小丑的所作所为完全出于个人的欲望,而绝不考虑他人的处境,他人越是痛苦,小丑获得的满足越多。登特则是“自我”的代表。在平时他能够被理性和道德良心所约束,成为一名忠诚履职的法律工作者,但其抛硬币的爱好就已经流露出了他内心中非理性的一面。在瑞秋身亡、自己的脸也被烧坏了一半后,登特内心的正邪两种意识开始了直接冲突。最终邪恶的一面占据了上风,登特开始脱离道德和法律的束缚,根据自己的意愿展开杀戮,成为一个从外表到心灵都呈现出病态的畸形人物。三个人的对立构成了电影中的全部戏剧冲突,并且三个人实际上都是有共通之处的,小丑和白骑士都被认为和蝙蝠侠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这恰恰符合了弗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与超我共存于同一个人躯体之内的理论。   二、力比多原则与情节推动   出于精神病学的生理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