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末以降中国传统武术拳种历史演变研究
清末以降中国传统武术拳种历史演变研究
摘 要:太祖长拳是中国武术的一个代表性拳种,它与太极拳、红拳、洪洞通背拳、戚家拳等密切相关,素有“百拳之母”的称谓。明代是一个少林棍、杨家枪、武当剑等风靡武林的时代。此是,太祖长拳异军突起,格外引人注意。 “太祖长拳,山东专习”。山东是太祖长拳的一个主要传承地。这里所说的“杨式太祖长拳”是指流传于山东省茌平县博平镇李井范村和博平镇杨庄村的太祖长拳,因其主要在杨氏家族中流传故名。自清末至今,杨式太祖长拳一直在这两个村庄流传。具有村落传承、师徒传承、教育传承三种方式,其传承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连。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典型的个案价值。
关键词:日本民族体育 文化启示 武德教育 留学生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2―0028―04
“历史是研究整个社会变迁的”[1]欲求武术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应狭隘地在传统武术内部寻找,必须要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变革等因素结合起来。因此,研究中国传统武术拳种的历史演变,还须着眼于社会大环境。
太祖长拳作为“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129个拳种之一,其兴衰流变可视为中国传统武术拳种的发展缩影。而清朝晚期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既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传统武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
本文的研究对象――杨式太祖长拳,也是在这一时期,随着少林寺的式微而流入民间,开始其村落传承。因此,本文选择以清末作为研究区间的起点,以杨式太祖长拳的走向为切入点,力求探讨清末至今,整个中国传统武术拳种经历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动因。
相传太祖长拳创于宋太祖赵匡胤,明代已见于记载。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载:“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唐顺之《武编?拳》载:“赵太祖长拳多用腿,……山东专习。”
徐震《国技谕略》云:“长拳,亦称太祖门。”太祖长拳在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多地有所传承,本文的研究对象――杨式太祖长拳,是指在山东省茌平县博平镇杨庄村和肖庄镇李井范村传承的传统武术拳种。该支太祖长拳来源于少林寺,以宋太祖赵匡胤为精神偶像,目前在杨氏家族中已传承六代。2014年,太祖长拳被天津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天津体育学院杨祥全教授为代表性传承人。
1 清末少林寺衰败,太祖长拳流入民间
“道光至清末的九十年间,少林寺日渐衰败[2]”。道光二十八年至三十年(1848-1850)在“近经兵荒,匪人蜂起,混迹道门,借游滋事”[3]的情况下,少林寺在监院寂元和尚的支持下依然修建了寺前“一寺呼吸之处”的“少阳桥”。
随后的军阀混战,使少林寺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云松恒林(1865-1923)只好“以菩萨心肠作金刚面目”,购置枪械,训练僧兵,以备不测。由此,少林寺周边土匪不敢犯境,近寺数十村得以安居乐业。
恒林圆寂后,他的弟子妙兴(1891-1927)接任了少林寺保卫团团总的职务,继续训练僧兵,保护地方平安。
但可惜的是,1928年少林寺僧兵因卷入军阀混战而被烧。至此,千载少林寺之精华,被毁之一炬。火烧少林寺后,紧跟着是蒋冯大战(1929年)、蒋阎冯大战(1930年)。连年战乱,少林寺更加破败不堪,此后的当家和尚淳朴、贞绪只能维系山门而已。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少林寺的一个苏姓烧火和尚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回到了他的山东老家――山东省茌平县杨屯乡,并将在少林寺学到的太祖长拳传给了临近博平镇杨庄村的杨关庆和肖庄镇李井范村的杨梓、杨榛。
肖庄镇李井范村的杨氏来源于博平镇杨庄,两村的杨氏至今辈分不乱。在这两个村庄,太祖长拳一直传承至今,已传承至第六代。
清末“人民经此一番扰乱,深知武术为自卫利器,非尚武无以自立。而武术既能强健身体,又可镇慑地方社会,益知为人生之必要,故当时武术颇盛”[4]。战乱年代形成的习武风气,强化了村民们习武的热情和主动性,“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5],太极宗师陈王廷的诗句为我们描绘出这样一幅图景――土中刨食的村民,劳作之余便在村内的“场子”相聚,练习拳脚,既能活动筋骨,疏解疲惫,又不失为娱乐贫乏年代的一种消遣。而“趁余?e,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又让我们看到,传统武术在乡野大地的传承,少了些浮躁功利,更多的是“传承”和“教化”的朴素责任感的外在表现。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讲到:“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村对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走向的影响之深远,由杨式太祖长拳的传承轨迹可见一斑。这一阶段,由于社会的剧烈变化,太祖长拳由传承范围相对狭隘的寺内传承走向了广袤的农村大地,开始了根基深厚、广开枝叶式的村落传承。在千里之外的沿海城市,西方文明伴随侵略而来,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前列腺癌常见其他治疗进展》习题答案.docx VIP
- 高一作文巧遇(2篇).docx VIP
- 人人峨嵋台地北缘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pdf VIP
- 肺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最全PPT【45页】.pptx VIP
- 血液透析中空气栓塞应急预案.ppt VIP
- 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pdf VIP
- 2024-2025学年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北京师大保定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月考数学试卷(9月份)(原卷全解析版).doc VIP
- Toshiba东芝软水机TS10-01 TS15-01 TS20-01用户手册.pdf
- 娄景书(娄景书).doc VIP
- 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必修2单词默写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