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刑事法院官方身份无关性原则.docVIP

论国际刑事法院官方身份无关性原则.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国际刑事法院官方身份无关性原则

论国际刑事法院官方身份无关性原则   摘要:国际刑事法院的官方身份无关性原则是国际社会在经历二次世界大战和多次武装冲突的不断反思中确立下来的,主要指个人享有的官方身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作为对犯罪责任免除或减轻刑罚的理由。目前,中国还不是《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签署国,但不签署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受其约束。中国应在国内刑法上做充分的准备,加强对国际刑事法院规则的运用,参与并引导国际法治,以便更好地保护国家利益。   关键词:国际刑法;国际刑事法院;官方身份无关性;刑事管辖;豁免   中图分类号:D99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5)02-0041-05   Abstract:The principle of official capacity irrelevanc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was established during the two world wars and several other armed force conflicts. It mainly refers to the individual who has official capacity would not take the immunity as a shield to escape from prosecution and punishmen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give suggestions on Chinas prepar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deepening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making proper use of the rules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taking an activ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and safeguarding the international rule of law and the interests of our state.   Keywords: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irrelevance of official capacity; criminal jurisdiction; immunity   一、官方身份无关性原则的确立   官方身份无关性原则的产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任命了一个调查战争责任者和执行惩罚的委员会,这个委员会认定:德国皇帝和其他德国军方高官已经意识到,并至少应收敛他们在战争中的暴行,但是他们却未能如此。基于这样的原因,委员会认为所有敌国的人,无论他是否地位显赫,即使是国家元首,只要触犯了战争法、战争惯例或人权法,都应面对刑事起诉[1]。二战之后的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都坚持了该原则[2]。1946年12月11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确认纽伦堡宪章和审判所认定的国际法原则》的决议。1950年国际法委员会制定的《纽伦堡宪章和审判认可的国际法原则》中也有强调个人行为在国际法上构成犯罪应承担的责任和惩罚不因官方身份免除的规定。   随后的发展揭示了一个官方身份无关性原则被国际社会持续不断认同的过程。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之后,官方身份无关性原则在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中被确认和重申。1948年的《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的第4条、1951年的国际法委员会制定的《危害人类和平及安全治罪法草案》的第3条、1973年的《禁止种族隔离公约》中的第3条、1984年的《禁止酷刑公约》的第4条等都体现了官方身份无关性原则的精神。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约中提及的官方身份无关仅限于国际武装冲突的背景下,对于发生在国内的武装冲突能否适用该原则、如何适用该原则在当时还未及深入思考[3]。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安理会特设的两个国际刑事法庭的建立和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官方身份无关性原则。《前南刑庭规约》的第7条第2款规定:“任何被告人的官职,不论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政府负责官员,不得免除该被告的刑事责任,也不得减轻刑罚。”法庭依此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和前塞尔维亚领导人卡拉季奇进行了审判。这一审判打破了对于国家元首没有被国际刑事审判的状况,也将官方身份无关性原则的适用扩大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