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西南地区苗族服饰审美价值取向.docVIP

解析西南地区苗族服饰审美价值取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西南地区苗族服饰审美价值取向

解析西南地区苗族服饰审美价值取向   【摘要】西南苗族服饰有着人类生理的,安全的,情感的,社会礼仪的审美价值取向,印证了人类服装美的产生,也让人们看到了西南苗族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和编织的苗族服饰,承载了苗族的历史和文化,物化了苗族人民精神和情感,意义深远。本文从西南苗族服饰的审美价值取向与形成的角度,解读了苗族服饰审美的密码,传递出有关苗族服饰文化的信息。   【关键词】西南地区;苗族服饰;审美取向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0)03-0000-156      在中国西南地区,苗族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以其自身悠久的民族历史,丰富的民族文化,多彩的民族风情而张显出独具的民族魅力。据史料记载,苗族的先民数千年前劳动、生息、繁衍于黄河、长江中下游,由于躲避战争,秦汉时期聚居在“五溪”地区,即现在的湘西等地,后来多次向西迁徒,开往西南,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广东、湖北等省区,到明清时期基本形成现在这种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状况。中国西南地区是苗族聚居的主要地区,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统计,苗族总人口有894.01万人,而西南地区苗族人数超过一半。西南地区不仅苗族人口数量大,而且苗族的支系众多,又显民族个性鲜明,习俗浓厚,较好地保持了苗族原生态的特点,且在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苗族的服饰文化。   苗族服饰是我国各民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地区苗族的服饰在苗族服饰中极有代表性。款式多样且典型、工艺之精湛,文化内涵之深刻是众所周知。如西南苗族的“鸟羽衣”“百褶裙”“花带”“风凰头冠”特别是苗族妇女的胜装服饰,令人赏心悦目,赞叹不已。从西南苗族服饰中可看出苗族历史的发展进程和文化沉积,并集中反映了苗族在与自然抗衡的进程中对事物的认识与升华,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审美观或世界观;诚然,西南苗族服饰不只是苗族先民用于裹体遮羞、防寒御暑的简单装束,它已物化为苗族文化传承、历史追忆、情感倾诉、民俗与风情和民族审美的载体,呈现出苗族服饰多方面的审美价值取向,因此,西南苗族服饰的形成与苗族先民的审美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      一、西南苗族服饰的审美价值取向      1.服饰生理的审美价值取向   人所以要穿衣服,第一是生理的需要,这也是服饰文化发展的动力。对生命的保护和延续是人的本能,人类从躲避自然的袭击开始然后是反抗,再就是想办法征服自然;服装的出现也是一种反抗炎热、寒冷,防御外界的袭击的手段,而在满足生理需要的过程中,促进了审美意识,形成了服装审美的取向,制造了美的服饰。西南地区,苗族服饰生理审美的形成与苗族的生存环境有密切联系。苗族迁徙到西南地区后,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那里的气候异常,迫于生存需要,为了适应恶劣的环境,加强对身体的保护,各支系创造性地制作了苗族的服饰。如云南的“马关式”的苗族服饰,由于这部分苗族都居住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亚热带高山河谷中,气候炎热,蚊虫较多,其服装款式多为右开襟绣花上衣,下着单层蜡染百褶裙,以便透风,小腿裹着单层绣花绑腿,便于在荆棘中行走,以防蚊虫叮咬;“邱北式”的苗族,因居住北回归线以北海拨较高的山区,冬天气候寒冷,其上衣为对开襟,下着双层白色百褶裙和小腿裹着多层绣花绑腿,以抵御严寒;“开远式”的苗族也居住于北回归线以北较为平缓的山区,冬天寒风袭人,上衣为右开襟绣花衣服,下身着蜡染百褶裙,外加一件绣花风衣,几乎裹住整个身体,并且围腰宽大。由此看到,西南苗族服饰款式多样,个性突出,风格各异,这正是苗族为适应西南地区的自然环境,满足人的生理需而匠心独运的创造与制作。   2.服饰安全的审美价值取向   服饰的产生是以实用为基础的,除了用于防寒御暑、裹体遮羞的生理需要外,服饰也是人类集团的标志,有区别部落,有标识集团,加强个体意识的功能。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人是社会的人,在自然环境中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集体的安全性优于个体的安全性,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人类自身的阶级斗争中,增强了人类自身保护的意识,所以,出于自身保护,人类利用服饰彰显自己的威慑力量,实现着服饰安全的审美价值。   我们知道,苗族内部是以服饰辨别的,西南苗族服饰款式多样,则以地域划分,主要分为黔东南型、黔中南型、川黔滇型等款式。苗族在几千年来的民族斗争中,提高了苗族保护意识。苗族通过特别的服饰来加强苗族内部的联系,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彰显民族的力量;实现自身的保护。同时,为了适应西南地区的环境和气候,抵御来自自然界伤害;因此,苗族多着长衣、长裙、大包头、裹腿。固然,苗族服饰能独树一帜,是苗族先民强化民族意识,加强部落团结,标识民族集团与力量的结果。典型的款式加强了苗族支系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