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对冯至十四行集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杜甫对冯至十四行集影响

论杜甫对冯至十四行集影响   【摘 要】作为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冯至在四十年代的《十四行集》是直接受益于西方十四行诗而产生的,然其之所以能在艺术上如此圆熟,还归根于中国传统文学的滋养。其中,受杜甫的影响又最为深刻。无论是杜甫的人格垂范还是其诗歌观念、诗歌体式莫不深深影响着《十四行集》。   【关键词】冯至;《十四行集》;杜甫   作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登上文坛的诗人,冯至以《昨日之歌》和《北游及其他》奠定了他抒情诗人的地位,被鲁迅称作“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三十年代冯至留学德国,在存在主义的熏陶下他受到了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的影响,尤其是歌德和里尔克的文学思想在他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经历了十年的沉潜后,他于1941写出了《十四行集》,这是一本“沉思的诗”,虽然采用了十四行诗这种外来的诗歌形式,但却运用得自如而纯熟。冯至虽然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但是他之所以能够如此成功地将十四行诗这种外来诗体移植在中国这片文学土壤上,还得益于他深厚的传统文学涵养。其中,杜甫对他的影响最为深刻。无论是杜甫的人格力量、诗歌观念还是诗学风格都对《十四行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人格的垂范   很多论者都强调里尔克和歌德等德国诗人对冯至的影响,而忽略了杜甫在冯至诗歌创作及文学理论方面的重要性。如果说歌德和里尔克如暴风雨般震撼了冯至的心灵,那么杜甫则如阵阵春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他的灵魂。对于一个深受传统文化熏染的诗人来说,冯至选择杜甫来做传是有其深层原因的。显然,杜甫与他早年所青睐的晚唐诗人存在着审美趣味、艺术风格、人格理想等方面的差异,冯至的这种转向也意味着他诗歌创作的一种转变,变浪漫为现实、变幽婉为凝重。   首先这与诗人自身的人生际遇有关,与他后来接受的诗学有关,杜甫与里尔克、歌德的精神上本就有相通之处,同样的坚韧、执著于现实、辛勤并忍耐……再次,杜甫所处的时代与冯至身处的抗战时期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在同样的际遇中,诗人更能体会和理解并赞赏杜甫的诗歌和人格。   在古代诗歌史上,杜甫因其巨大的人格魅力而为后世垂范。王国维说“陶渊明、屈原、杜甫、苏轼,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足千古”。杜甫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其巨大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是儒家道德的体现,更是每一个时代都需要的精神。而这种社会责任感并没有因为他颠沛流离的生活而改变、也没有因为他的郁不得志而衰减。在巨大的社会灾难之前,他选择了担当;在痛苦的个人不幸之中,他选择了忍耐。这与冯至当时的心态是契合的,他感到,自己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艰难的时代,所缺乏的正是面向艰难现实的执著,杜甫执著的精神“正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的”。杜甫没有李白那样的狂傲,也没有苏轼那份潇洒,于他“这里没有超然,也没有洒脱,更没有敷衍蒙混,只有执著:执著于自然,执著于人生”。所以杜甫伟大之处在于“你在荒村里忍受饥肠,/你常常想到死填沟壑,/你却不断地唱着哀歌/为了人间壮美的沦亡”,所以诗人认为杜甫的贫穷不仅没有减弱他的魅力,反而成了他的力量“你的贫穷在闪铄发光/象一件圣者的烂衣裳,/就是一丝一缕在人间/也有无穷的神的力量。/一切冠盖在它的光前/只照出来可怜的形象。”   这种对现实的关注和社会责任感,在杜甫的诗中化作了“三吏”、“三别”、《春望》、《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这些诗歌大多以叙事的手法描绘那个充满动乱、哀鸿遍野的社会。而在冯至笔下则化为了对生命的沉思,少了叙事,多了哲思。但同样的沉甸甸、同样的发人深省。   二、文学观和创作方法的继承   在敬仰杜甫的伟大人格的同时,冯至自觉的继承了杜甫的文学观和创作方法。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他在古体和律诗方面成就最高,而他律诗上的艺术成就尤为精湛。律诗与十四行诗分属东西方古典格律诗,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得最为成熟的一种诗体,律诗的形式是高度定型的。律诗的体制为:章法固定,每篇八句;对仗严整,每篇二三联必对;平仄相协,严守粘对规则;韵脚有一定限制(一韵到底,不能有重复的韵脚)。十四行诗对形式的要求也是显而易见的,就以最富代表的彼特拉克体和莎士比亚体来说,都要求有固定的韵式和段式,彼特拉克体十四行诗的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两个四行诗节构成的前八行组和一个六行诗组。每行由十一个抑扬格音节构成。其韵式结构如下:   前八行组:(Octave)   第一个四行诗节:abba   第二个四行诗节:abba   “突转”   后六行组:(Sestet)   cdc dcd 或 cdc cdc 或 cdecde 或 cdc dee   莎士比亚体采取了一种新的押韵形式,表现了一种新的逻辑结构。每行用十个抑扬格音节。其韵式结构如下:   第一个四行诗节:abab   第二个四行诗节:cdcd   第三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