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说抗战前左翼文坛对梅兰芳评价
论说抗战前左翼文坛对梅兰芳评价
文章编号:1003-9104(2015)01-0156-04
作者简介:[新西兰]孙玫(1955- ),男,汉,江苏扬州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77级),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硕士,美国夏威夷大学戏剧学博士,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欧亚语言文化学院等。研究方向:戏剧戏曲学,艺术学,比较文化学。
摘 要: 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梅兰芳早已成为代表中国戏曲艺术的一种文化符号。几十年前,各派、各家关于梅兰芳的种种见解,也早已积淀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今天回顾、清理这笔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真实、具体生动地认识当年的梅兰芳和当年的那些论者,全面真实、具体生动地感知当年的那一段历史,包括当年戏曲的历史。文中选取左翼文坛的鲁迅、郑振铎和张庚等人对于梅兰芳的一些评价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戏曲艺术;京剧;梅兰芳;戏曲批评;鲁迅;郑振铎;张庚;左翼文坛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20至30年代的中国,京剧是一种风行南北、吸引万众的娱乐艺术,而当时名列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实在是一位如日中天的大明星。对于这样一位流行的大众文化的代表性人物,来自社会不同层面的文化人,自然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发表他们各自的观感或看法。在这些文人中,有为人所熟知的“梅党”齐如山等人,有新文化运动的闯将傅斯年[1](p.203),有已经不太为今人所了解的穆儒丐①,也有来自左翼文坛的鲁迅、郑振铎、张庚等人。由于历史的原因,特别是由于梅兰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崇高的地位,当年论说梅兰芳的各种文字大都沉睡在图书馆的故纸堆里,左翼文坛论梅的文字也不例外。除了鲁迅的文章是在1949年以前已被收入其文集之外,1949年以后郑振铎、张庚等人出版的文集则没有收入他们当年论梅的文字。历经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风云,今天的人们研究梅兰芳,已经不再是像民国初年的人们那样,仅仅是在“伶界大王”、四大名旦之首的意义上着眼――梅兰芳早已成为代表中国戏曲艺术的一种文化符号,研究梅兰芳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对于梅兰芳本人的研究。而几十年前各派、各家关于梅兰芳的种种见解,也早已积淀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今天回顾、清理这笔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真实、具体生动地认识当年的梅兰芳和当年的那些论者,全面真实、具体生动地感知当年的那一段历史,包括当年戏曲的历史。因此,本文选取20世纪20至30年代左翼文坛关于梅兰芳评价的一些观点进行分析和讨论。一关于左翼文坛对梅兰芳的评价,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应该是鲁迅论说梅兰芳的那些文字。鲁迅曾经不止一次在他的杂文里提及梅兰芳,因篇幅所限,本文仅择其要讨论之。1924年11月在《论照相之类》一文的第三部分“无题之类”中,鲁迅提到了梅兰芳。透过他调侃《黛玉葬花》中梅兰芳扮相的那些杂文家笔法,可以看出鲁迅厌恶京剧的乾旦艺术。在这篇杂文的结尾部分,他更是揶揄道:
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异性大抵相爱。太监只能使别人放心,决没有人爱他,因为他是无性的,――假使我用了这“无”字还不算什么语病。然而也就可见虽然最难放心,但是最可贵的是男人扮女人了,因为从两性看来,都近于异性,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所以这就永远挂在照相馆的玻璃窗里,挂在国民的心中。外国没有这样的完全的艺术家,所以只好任凭那些捏锤凿,调采色,弄墨水的人们跋扈。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也就是男人扮女人[2](p.188)。其实,男扮女装这种跨性别表演(cross-gender performance)并非仅见于中国戏曲,而是存在于多种戏剧文化、多种戏剧样式。例如,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是由男童扮演剧中的女性。又如,日本的能乐和(现在的)歌舞伎也是由男性扮演剧中的女性。鲁迅曾经在日本学习和生活过多年,精通日语。他即使是从未看过一场歌舞伎的演出,但对歌舞伎中的男扮女装总也该略有所闻吧?推究起来,戏剧表演中之所以会出现男扮女装,大多是由于女伶演剧极易牵涉色情、性交易,因而社会禁忌女伶(当然,严格说来,即使是男扮女装也难以完全杜绝色情和性交易)。关于这一点,中日的传统戏剧有着相似之处。问题是,男扮女装的出现最初虽然是因社会禁忌之缘故,但是一旦这种跨性别表演的体制形成后,在众多乃至若干代艺人的努力之下,却创造出了成套特殊的表演技法,产生了独特的审美效果。换言之,社会禁忌原本是一种阻力,但是戏剧面对这种阻力,不是放弃,而是改道行之;结果,反而开辟出另一片艺术天地,创造出特别的魅力。梅兰芳所表演的京剧,是一种以歌舞为表演媒介、非写实的戏剧,如果硬要以写实戏剧的“真实”的标准去凿圆枘方,那当然就会格格不入,就会看不顺眼。在《论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L∕T 637-2019 电力用固定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pdf VIP
- RoboSim虚拟机器人第三课-灯如流水.pdf VIP
- 22、啊哈C语言!逻辑的挑战(修订版)-2020-01-05.pdf VIP
- 《有余数的除法》.pptx VIP
- 山东第四届结构设计竞赛手册(终稿).pdf VIP
- 气排球比赛记分表格模板.doc VIP
- CMA测试试题培训资料.doc VIP
- 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华诗词之美》章节测试答案满分版.doc VIP
- 幼儿安全教案:会惹祸的阳台.doc VIP
- 第三单元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 (⼤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高二化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