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评析陌生化理论及在庞德诗歌中应用
试评析陌生化理论及在庞德诗歌中应用
摘要 维克多. 什克洛夫斯基是俄国形式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和领袖之一,“陌生化”是由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思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打破人们对常规的既定感受,瓦解艺术形式和语言方式运作上的自动化和心理上的惯性化,重构我们对世界的感觉,从而走出审美疲劳。这一思想的核心就在于新颖和出奇。本文运用陌生化理论分析庞德的意象诗歌《在地铁站》来说明陌生化使人们对生活和经历产生新鲜感,从而延长人们的审美过程。
关键词 陌生化 意象派 审美过程 美学效果 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H319.4文献标识码:A
Try Defamiliarization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zra Pound s Poetry
――Takes In a Station of Metro for Example
WANG Tingt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8)
AbstractVictor Borisovich Shklovky was one of the founder and the leader Russian Formalism School and“the defamilarization” is proposed by Russian Formalist Victor Borisovich Shklovky which has pros and cons.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defamilarization” is to break the people’s established conventional feeling and to break the automation of the art forms and language form physiologically and reconstruct our new sense about the world and get rid of tireless about the beauty. The core of this new idea is new and surprising .In the paper ,using the theory of the defamiliarization to analyze the Pound’s image poem--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defamiliarization produce fresh feeling to people’s life and experience ,thus extending people’s aesthetic process .
Key wordsdefamilarization; imagery school; aesthetic process; aesthetic effects; automation
0 序言
什克洛夫斯基(Shklovskij,1893―1984),苏联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作家、彼得堡“诗歌语言理论研究会”创始人之一,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中对陌生化的目的和手段做了较为明确的论述――“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使艺术远离审美认知而向审美感受积极靠近,审美的价值在于审美过程而不在结果,延长审美过程的手段是使本来熟悉的审美对象陌生化。什克洛夫斯基提出“陌生化”(defamiliarize)观念,把“文学性”更加具体化,既说明单部作品的特征,也说明文学演变的规律。关于“陌生化”这一概念,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等文章中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文学即技巧。并推动了俄国形式主义的发展。①
1 俄国形式主义与陌生化理论的发展过程
形式主义(Formalism)指文学、艺术或戏剧中专门强调形式与技巧,而不强调题材的表现手法。俄国形式主义是一种流行的文学批评思潮,产生于1915至1930年。俄国形式主义的领导人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