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编辑实践中作者意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迅编辑实践中作者意识

鲁迅编辑实践中作者意识   鲁迅作为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不但以坚实的文学创作,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人可替代的崇高地位,而且投身编辑出版工作,将其当做文化事业和民族解放事业的一部分,为之呕心沥血,无私奉献。   无论是作为一项社会文化工作还是作为一种社会专门职业,编辑工作都离不开作者。“我们是作者的知音。了解作者才能帮助作者,懂得作品才能加工作品。作者是作品的创作者,我们是作品的组织者、发现者、加工者。在把优秀作品转化为优秀出版物的过程中,我们是作者最亲密、最忠实的伙伴。”在鲁迅的编辑实践中表现尤为突出的是他持有的尊重作者、关爱作者的意识。他以一个青年导师的身份,以编辑出版家的眼光,注重对作者的发现、爱护和培养,不但保证了书刊的发展与创新,更显示出了鲁迅作为一个编辑家卓越的见识和高尚的品格。   一、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及时、严格地审阅稿件,并给予热情答复   文稿是作者的精神成果,凝结着作者的智慧和汗水。及时、严格审阅稿件,不仅反映了一个编辑对工作的责任心,更能显示出编辑对作者劳动成果的尊重。“在编辑工作中,他随时收到稿件随时看,从不积压。”“编刊物的时候,遇有不能采用的稿件,他总是及时退给作者,能用的稿件,他就认真地修改。”鲁迅总是尽其所能,以最快的速度审阅来稿。邮局的一个小职员给(《奔流》杂志社寄稿,鲁迅审阅后回复:“蒙寄译诗,甚感。但极希望先生许我从中择取四首,于《奔流》发表,余两首附回,希谅察为幸。”鲁迅认真负责的编辑作风,对作者亲切委婉的态度,不仅显示出他对来之不易的作者劳动成果的珍惜与尊重,更显示出他对无名来稿的关爱与帮助,显示出一个编辑所具有的敬业精神。   二、以质选稿,不唯名家,公平对待作者   在编辑过程中,鲁迅对于审稿是极为严格、细致、全面的。他绝不因为作者是名家,就放松对稿件的审阅,把稿不把人,他对所有稿件都一视同仁,严肃审核,一丝不苟,他从不认为作者的名气大、地位高,稿件就想当然地质量高。以名声、名气作为审稿、用稿的原则,是鲁迅一贯所反对的。他不追求名人效应,不相信名家手笔。即使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辈,只要稿件质量高,鲁迅同样会毫不犹豫地采用。李霁野先生在回忆左翼文化活动时期鲁迅对“工农兵通讯”和办刊物问题的谈话写道:“鲁迅先生对办刊物,有三点重要的指示:(一)刊物不一定都要名人的文章,因为名人不一定事实上写出的文章都好;(二)要好好地把工农兵通讯运动搞起来,从这中间找稿件,找作家,(三)要认真对待泥腿子(农民)……”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对待作者的态度。张天翼的处女作《三天半的梦》,曾被几个刊物退回,最后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寄给了鲁迅。鲁迅并不因其是无名小卒就轻视他的文稿,相反在审阅之后,迅即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具体的指导,并将其发表在自己主编的《奔流》杂志上。他在《奔流》杂志第一卷第一期写道:“本刊亦选登来稿,凡有出自心裁,非奉命执笔,如明清八股者,极望惠寄。”“新做文章的人,在我所编的报上,也比较地易于登出。”这不仅给了那些徘徊于文学大门之外的青年作者以信心与机会,更表达出鲁迅审稿时对无名作者的公正、公平及爱护的原则。   三、善于发现和培养作者,帮助提携文学青年尽快成才   鲁迅早年是信奉进化论的。在他看来,青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栋梁,他们那献身社会的热诚和无可限量的未来,常常令鲁迅感到欣慰。鲁迅热爱青年,关心青年,寄希望于青年。他曾在《华盖集?题记》中写道:“我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因此曾编印(《莽原周刊》,作为发言之地,可惜来说话的竟很少。”鲁迅乐于也愿意帮助青年,甘做青年人的朋友,他在主编《莽原》《语丝》《未名丛刊》《乌合丛书》时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作者。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我倒是一向就注意新的青年战士的养成的,曾经弄过几个文学团体……”“我这几年来,常想给别人出一点力,所以在北京时,拼命地做,忘记吃饭,减少睡眠,吃了药来编辑、校对,作文。”对于新发现的作者,鲁迅总是不计心血,倾心爱护,加以培养。许广平先生曾说:“先生每编一种刊物,即留心发现投稿中的可造之才,不惜奖掖备至,稍可录用,无不从宽。”李霁野翻译的《黑假面人》,在投寄给多家杂志社毫无音讯之后,他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把它寄给了鲁迅。鲁迅不但帮助他校正了译稿,还为他推荐出版,引导李霁野走上了文学道路。后来在现代文坛上取得重大成就的许多作家,比如冯雪峰、巴金、周立波、蹇先艾、欧阳山、沙汀、艾芜、冯至、叶紫、汪静之等等,可以说都是在鲁迅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他是青年心目中的导师,是他们生命的指引者和领路者。他以宽阔博大的胸襟,任劳任怨的精神,竭尽全力地发现、爱护、培养、造就新的作者队伍。他说:“然而时代是在不息地进行,现在新的、年青的、没有名的作家的作品站在这里了,以清醒的意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