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在刘宋接受状况及原因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鲍照在刘宋接受状况及原因探析

鲍照在刘宋接受状况及原因探析   鲍照的诗文在生前颇负盛名,但与同为“元嘉三雄”之颜延之、谢灵运相比,鲍照显然被忽略了。这与当时门阀观念仍然强盛的政治局面、崇尚高雅古典华丽的美学取向、诗歌创作中浓厚的贵族意识、重抒情重五言的诗歌观念等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关键词]鲍照;南北朝;刘宋;接受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8)01-0119-05   罗春兰(1965―),女,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吴 婷(1982―),女,南昌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江西南昌 330047)      一、“才秀人微,取湮当代”――鲍照在刘宋接受状况   任何作家都是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进行艺术创作的,研究、评价作家作品不能忽视其所存在的特定的背景,而作家与特定背景的关系往往比较复杂并非呈单一形态,因此,古代文学研究应尽可能理清历史线索,廓清并还原当时的历史面貌。   通常,人们在论及南朝宋代的文学时,往往以“元嘉三大家”或“元嘉三雄”来推崇此际文坛的主要人物颜延之、谢灵运和鲍照,似乎颜、谢、鲍三者并能擅美,独步当时。“元嘉体”之名,最初见于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在南北朝时期,对于三人的评价,相差甚殊――谢灵运、颜延之是公认的文坛领袖而鲍照未被时人认可。钟嵘说:“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辞之命世也。”[1](P3-4)指出刘宋诗坛以颜、谢为宗主,而谢胜过颜。此类称道在当时比比皆是,诗论家、史家的评述和记载均显示出谢灵运、颜延之为刘宋诗坛领袖,这是南朝人的共识。对于鲍照,情况则不然。虽然鲍照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但由于他在政治生涯中,一直郁郁不得志,沉沦下僚,人微位卑,史家并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关注,鲍照无论是作为政治家还是作为文人,都被忽略了。我们完全可以从史书的记载上看出当时三人在人们心目中位置的高下及在当时被接受程度的不同。《宋书》为稍后于鲍照的沈约所编。沈约对鲍照非常推崇,在创作中多有借鉴,被钟嵘称为“宪章鲍明远”。然而,即使如此,在《宋书》中沈约也并未给予鲍照应有的评价。《宋书》为颜延之、谢灵运都单独立传,并在《谢灵运传论》中附上沈约自己对于文学的概括与见解,足见沈约对谢灵运、颜延之在刘宋文学上的地位的认可,而鲍照只在《临川王道规传》后列有附传。该传除了全文抄录鲍照歌功颂德的《河清颂》外,只用了寥寥数语交代鲍照的生平。《宋书?谢灵运传论》在历数前代著名作家时,对于元嘉诗坛是这样概括的:“爰逮宋氏,颜、谢腾声。灵运之兴会标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对于鲍照未有一字提及,对于元嘉三大家之轻重轩轾,一望即知。沈约之后不久的裴子野修《宋略》时,连鲍照的这个附传也取消了,直到唐初李延寿修《南史》时才予以恢复。   检视其他史料,也可知道鲍照生前的政治及文学地位远不如颜谢。史书记载表明,时人对颜谢褒奖有加,较鲍照年长的颜延之与谢灵运两人并称江左。《宋书》卷七十三《颜延之传》记载,颜延之早以文名遍播,“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元嘉三年,……延之既以才学见遇,当时多相推服”。而早在晋时,“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有宋公之授,府遣一使庆殊命,参起居;延之与同府王参军俱奉使至洛阳,道中作诗二首,文辞藻丽,为谢晦、傅亮所赏”,“时尚书令傅亮自以文义之美,一时莫及,延之负其才辞,不为之下,亮甚疾焉。庐陵王义真颇好辞义,待接甚厚”。谢晦、傅亮位高权重,且算当时的文坛盟主,却对此时才33岁的颜延之大加赞赏,而颜延之竟然也敢与之一争高下,足见其文誉甚隆,庐陵王因其“辞义”而“待接甚厚”也自在情理之中。与之相类,谢灵运年少之时即享文名,《宋书》本传记其“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南史》也记“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 [2](《谢灵运传》)。灵运在朝野备受欣赏。谢灵运的诗文与书法,被宋文帝并称为“二宝”,受到激赏。不仅如此,谢氏“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偏,远近钦慕,名动京师”[3](《谢灵运传》) 。《宋书?颜延之传》又称:“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自潘岳、陆机之后,文士莫及也,江左称颜、谢焉。所著并传于世。”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则称“颜、谢重叶以文彩”,颜、谢既指两个家族,亦含有颜延之、谢灵运在内。裴子野《雕虫论》也说:“爰及江左,称彼颜、谢。”与颜谢相比,人们对于鲍照评价寥寥。诸多史书及评论几乎众口一词地对于颜、谢极端推重与非常一致地对鲍照不置一词,并不是论者个人对鲍照的漠视,也不尽是评论者个人观点的表述,而是对颜、谢、鲍三人在刘宋诗坛、文坛所占地位的客观描述,代表了时人心目中的评价,反映的是在当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