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为临床常用中药。其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多糖等成分,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抗过敏作用、解热镇痛作用、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参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本药物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 R9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8(a)-0018-03
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是临床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临床主要用于肺热、咯血、肠炎痢疾、黄疸等疾病的治疗[1]。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黄芩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芩苷、黄芩素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多糖及萜类化合物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参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黄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
1.1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为黄芩的主要化学成分,目前从20多种黄芩中已经分离鉴别出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千层纸素A苷、木蝴蝶素A、二氢木蝴蝶素A、白杨素等120多种黄酮苷元及苷类化合物[2]。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等为黄芩的特征化学成分,是黄芩及其制剂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董建萍等[3]首次从川黄芩中分离出粘毛黄芩素-Ⅲ、粘毛黄芩素-Ⅰ。
1.2 挥发油
杨得坡等[4]从黄芩根部鉴定出19个相对含量1%的挥发性成分,其中苯二酸类化合物占26.1%,β-广藿香烯占14.54%,其后依次为异戊二烯、抗氧化剂BHA、α-/β-愈创木烯、乙酰苯等。巩江等[5]的研究显示,黄芩地上部分挥发油中含有烯丙醇、苯乙酮、石竹烯、α-律草烯、香叶烯、γ-榄香烯等多种成分。
1.3 多糖
多糖是由单糖链接而成的多聚糖,杨武德等[6]用硫酸苯酚分光光度法对黄芩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炒黄芩中多糖的含量最高,其次为酒黄芩、生黄芩、酒蒸黄芩、焦黄芩,而炭黄芩中多糖的含量最低。林慧彬等[7]的研究显示,不同产地及品种黄芩中多糖的含量差别较大,含量范围为5.01%~12.96%,种植、产地、生产时间等可能均会对黄芩中多糖的含量产生一定影响。
1.4 其他
黄芩中含有多种二萜苷类成分及铁、铜、锌、锰、镉、铅等微量元素,其中铅、镉两种微量元素在黄芩中的含量均较低;黄芩中还含有脯氨酸等14种氨基酸、黄芩酶、苯甲酸、β-谷甾醇、淀粉等。
2 药理作用
2.1 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黄芩及其有效成分具有广谱的抗菌及抗病毒作用。苏广株等[8]用M2H琼脂连续稀释法做抗菌作用测定,对比分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苦参、虎杖等6味中药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显示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均有抑菌活性。有研究显示,黄芩素还具有抗HIV的作用[9]。刘芳等[10]认为黄芩提取物体外抗柯萨奇B3m病毒(CVB3m)作用较强,抑病毒指数2,即对病毒有明显的直接灭活作用。与柴胡提取制剂比较,黄芩提取制剂对体外病毒感染细胞的治疗、保护作用更强。
2.2 对心脑血管的作用
孔祥玉等[11]认为黄芩茎叶总黄酮可能通过增加有效微血管再通数量维持血-脑脊液屏障的完整和功能,使脑水肿减轻,进而发挥对海马区微血管、血 -脑脊液屏障和神经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并认为100 mg/(kg?d)为黄芩茎叶总黄酮的有效预防剂量。Woo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与黄芩苷比较,黄芩素对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更显著。
2.3 抗过敏作用
华晓东等[13]通过观察黄芩中的有效成分黄芩素对小鼠同种被动皮肤变态反应的影响发现,给药后蓝染皮肤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在对豚鼠Forssman皮肤血管炎症反应的影响中,光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对2、4二硝基氯苯所致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中,肿胀度、脾指数、胸腺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黄芩中的有效成分黄芩素对Ⅰ、Ⅱ、Ⅳ型变态反应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梁颖等[14]亦发现黄芩素滴丸对Ⅳ型变态反应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2.4 抗炎作用
王斌等[15]用二甲苯致炎耳廓肿胀法、角叉莱胶致炎足肿法复制小鼠急性炎症模型,并灌胃给予不同浓度黄芩提取物,发现其可使小鼠耳廓肿胀及足肿胀减轻,提示黄芩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高光武等[1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