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电子线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研究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电子线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研究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T2-3N1-2M0期鼻咽癌颈部淋巴结后程不同放疗方式的近期疗效。方法 分析2007年3月~2009年3月间56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初治患者临床资料,近期疗效随访时间为3~6个月。分别采用三维适形电子线外照射放疗(实验组)和常规电子线外照射放疗(对照组)方法实施后程治疗。实验组病例数为29例,对照组病例数为27例,接受剂量均为16Gy。评价两组淋巴结近期控制有效率及并发症严重程度。结果 三维适形放疗组近期有效率为82.76%,常规放疗组近期有效率为74.0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适形放疗组并发症明显轻于常规放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线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近期疗效稳定,对减轻正常组织器官的放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为理想。
[关键词] 鼻咽癌; 颈部淋巴结; 放射治疗; 常规放疗; 三维适形放疗; 电子线
[中图分类号] R4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5-41-02
鼻咽癌患者常出现颈部转移,初诊时以颈部肿块为主诉的达45%~50%,就诊时检查发现颈部淋巴结有转移达70%以上[1]。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治疗成功与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2,3]。临床上,对颈部淋巴结的放疗,通常是采用常规电子线外照射放疗。近期,本治疗中心对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病例采用了电子线的三维适形外照射放疗方案,欲提高其疗效,减轻副作用。故本文对我院2007年3月~2009年3月间采用两种不同方式治疗的56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初治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副作用予以回顾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
自2007年3月~2009年3月间确诊并在我院首程治疗的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病人共56例,病例经病理组织学及影像学证实为鼻咽癌的Ⅱ、Ⅲ期(T2-3N1-2M0)病人;无严重系统性疾病;治疗前排除颈部皮炎、瘢痕及过敏症状;治疗未中断。后程常规放疗组27例,后程三维适形电子线外照射放疗组29例。患者一般资料:男32例,女24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4.6岁。根据92’福州分期,Ⅱ期38例,Ⅲ期18例。其中鳞癌34例,腺癌14例,未分化癌8例。两组病人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肿瘤分期等差别无显著性。见表1。
1.2 放射治疗主要设备
PRIMUS(M)型 直线加速器,美国西门子公司;
Lightspeed plus 大孔径4排螺旋CT,美国GE公司;
计算机治疗计划设计系统(TPS),上海拓能公司。
1.3 前期治疗
所有病人前期治疗方案均相同。
1.4 后期颈部淋巴结的放疗
1.4.1 对照组 普通放射治疗患者颈部肿大淋巴结是通过放疗医生触诊,并用标志线在体表勾勒照射范围,并根据此范围铸造相应大小电子线铅模,再行10Mev电子线治疗:照射总量16Gy, 200cGy /次,5次/周。
1.4.2 实验组 首先在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下用头模固定于头架上,利用定位激光灯在头部两侧外耳孔位置及体前鼻尖部各设一个“金点”,从而在鼻咽部构成一个虚拟(不是最终的治疗中心)的三维中心。然后经与之匹配的大孔径(≥75cm)多排螺旋CT扫描,包含头颈部的所有断层图像传入TPS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在计划系统内部,由放疗医生及物理师共同完成治疗计划的设计,包括靶区的勾划,PTV(计划靶区)的外扩,照射角度的选择等。最后通过等剂量曲线图和剂量体积直方图等评估手段评估此计划设计,选择最为合适的计划并铸造相应大小电子线铅模。治疗前根据计算机自动生成的计划在定位激光灯下通过移床摆位,将最初设计的虚拟中心移位至实际的靶中心。治疗计划同对照组:10Mev电子线,照射总量16Gy,200cGy/d,5次/周。
1.5 观察指标
放射治疗结束后2周,通过多排螺旋CT扫描复查查看近期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以淋巴结最大直径1.5cm或淋巴结融合为诊断标准,查看是否有效:淋巴结较前有明显缩小为有效,无明显缩小或无改变者为无效。
1.6 并发症评判标准
1.6.1 口干情况观察 参照Nishioka T[4]的方法分为4级。
1.6.2 口腔黏膜反应 按美国放射治疗学协作组(RTOG)标准评定。
1.7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放疗后近期疗效对比观察
见表2。
2.2 并发症对比观察
2.2.1 口干情况(表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黄芪注射液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疗效观察.doc
- 黄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影响探讨.doc
- 黄芪注射液对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糖血脂及肝脏脂肪分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影响.doc
- 黄芪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研究.doc
- 黄芪注射液对结肠癌SW480细胞生长抑制作用.doc
- 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MMP9和IL1β影响.doc
-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率减速力变化分析.doc
-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doc
-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临床疗效观察.doc
- 黄芪注射液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