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中西医机制探讨.docVIP

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中西医机制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中西医机制探讨

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中西医机制探讨   【摘要】黄芪历史悠久,成分复杂,临床应用广泛,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对黄芪的分子结构、有效成分及药物机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黄芪临床上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就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主要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黄芪;中西医机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015-02   糖尿病肾病 ( 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 一 ,其血管持续处于高糖状态下产生各种微血管病变而致病,是糖尿病致残 、致死的重要原因,若不积极治疗,最终演变为终末期肾衰竭(ESRF)。D N 的发 病是多因素的,与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改变、细胞因子的作用及 血糖血脂等因素均有关,诸多因素最终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D N 的治疗尚无特殊方法,主要采用严格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调脂,使各项指标达标,逆转可逆因素,积极预防或延缓肾损害。中药黄芪为豆科植物,性甘温 ,主要成分为黄芪皂甙、黄芪多糖、γ-氨基丁酸、微量元素 ( 硒、锰、铁、钙等) 。近年来采用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报道较多,刘仪红等分析结果显示黄芪能改善DN患者肾功能,疗效可能与ACEI或ARB类药物相似,而优于其它活血化瘀类中药[1]疗效显著,现就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主要机制,综述如下。   一、黄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机制   糖尿病肾病现代中医命名为消渴病肾病,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学中“消渴”、“水肿”、“虚劳”、“关格”的范畴。吕仁和[2]认为气阴两虚是DN的基本病机,气阴两虚,气虚偏重者,可转化为脾肾气虚,甚至脾肾阳虚;阴虚偏重者可转化为肝肾阴虚,甚至阴虚阳亢;气阴两虚自身也可转化为阴阳两虚,相反,脾肾气虚者,也可转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者,亦能转为气阴两虚。于文平等[3]亦认为气阴两虚为DN形成的基本病机,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则形成瘀血,瘀血的形成为其基本病理改变,而湿邪困阻亦可加速DN的进展。总之气阴两虚为最根本的病机,贯穿DN的始终。倪青等[4]认为脾肾气虚为基础,主要病变在肾,与脾、肺、肝等脏腑亦密切相关。瘀血、水湿、痰浊是本虚功能失司出现的病理产物,瘀血、水湿、痰浊为主要相兼之邪。宋述菊等[5]认为DN的病因病机脾虚是关键,肾虚是易感因素,痰瘀肾络、凝滞脉道是其主要病理变化,病理过程中出现的痰湿、浊毒是痰瘀闭阻、阴阳衰竭的病理产物。吉学群等[6]认为肾虚血瘀为DN根本病机,浊毒内蕴为DN之标。张水生[7]等认为DN以阴阳两虚贯穿于DN始终,瘀、痰、湿、毒等同时与之并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产生血脉瘀阻,水湿潴溜,浊毒内停等标实的病理变化。张岩[8]认为肾虚血瘀是DN的病机特点,且贯穿于DN的始终。从以上的学者分析的病因和病机来看,多数学者从脾肾亏虚,气阴两虚立论,并且认为血瘀、湿热、痰浊、浊毒是DN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本品质轻皮黄肉白,入表实卫,色黄入脾,色白入肺,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和托毒生肌的功效,为升阳补气之圣品,主治脾虚泄泻或中气下陷之症,阳虚血脱及水肿血痹,卫气虚所致表虚自汗,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水肿尿少,以及气虚血滞导致的关节痹痛、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以及气虚津亏的消渴等。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慢性肾脏病治疗,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黄芪在消渴病肾病中的作用如下:   1.补气:从以上各家观点看出,消渴病肾病的根本病机为脾肾亏虚、气阴两虚,脾胃为后天之本,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推动血液无力,久则出现淤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导致经络失养瘀闭,成为标实。黄芪大补脾胃之中气、肺气、肾气,一身之气皆补,气行则血行,中气旺则气血生化充足,新血生而瘀陈去,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若配伍当归、白术、三七,补益气血,活血而不伤正,效果更佳。   2.升阳固脱:黄芪升阳固脱的作用建立在大补脾肺之气的基础上,众所周知,消渴病肾病,尿量多而浑浊者,尿中出现大量蛋白尿,患者常常气短乏力,身体困倦,气能固脱,应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补气固脱,防止蛋白尿漏出,配伍益智仁、金樱子、菟丝子、桑螵蛸等固精缩尿之品,疗效颇佳,蛋白尿常下降30%以上。   3.利水消肿:《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说“肾者主水”《素问.逆调论篇》“肾者,水藏,主津液”《素问.水热论篇》帝曰:“肾何以能聚水而生病?”岐伯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i?[,?i?[者,聚水而生病也。”说明水的排与不排,主要靠肾中主水的阴阳控制和调节,因为阳主开,所以临床常用助阳利水、通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