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应试对策
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题应试对策
文学作品阅读是指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的阅读,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学作品阅读在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综观2005年15套高考语文现代文大阅读试题,全是我国现当代作家写的。分析题型,可看出2005年以前试题设计的基本特点是:
1.每个阅读语段命四个小题,在这四个小题中,对作品词句的理解拟题一个,对内容的理解与归纳拟题一个,对艺术形式的鉴赏拟题一个,对整篇作品的分析评价拟题一个,前三个小题为文字表述题,后一个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个小题还可以分为几个子题。
2.文字表述题的题型一般以简答题为主,选择题一般为多选题。
3.试题难度适中,一般难度系数设计为57%。
4.分值一般为18分。
2005年从题型设计上看:有7份试卷采用了3+1的命题样式,即3道简答题1道多选题;有6份试题采用了4道简答题的样式??有2份试题采用了5道简答题的样式。从能力考查点来看,主要突出了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思想感情的理解,概括要点,评价作者观点,表达技巧作用体会,对文章的整体鉴赏(即多选题)等七个方面的考点的检查。分值也从18分发展到20分甚至22分。
预计未来的文学作品阅读试题,散文阅读仍占主要地位。当然,这并非说散文一种文体控制天下,短篇哲理小说、戏剧文学作品选段等,都有进入文学作品阅读试题的可能。试题设计角度、难度系数及分值一般保持相对稳定。文学成分、考生显示创造思维的成分有逐渐加强的趋势。
笔者有幸参加了江苏2005高考阅卷,通过解剖学生思维过程,我发现学生解题有五大误区:
1、平时阅读浅尝辄止,缺乏鉴赏意识。文学作品的重要特点是以情感人,其审美角度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可是有的考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在平时阅读文学作品时,只注意欣赏娱乐的一面,不去深入发掘其它方面的文学因素,以致在阅读鉴赏中,找不准审美角度,体味不透作者的匠心所在,不能正确把握作品的真谛。
2、重题轻读,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有的考生阅读投入少,做题投入多,1000多字的文学作品,仅用三五分钟草草读上一遍,还没从整体上领会全文的内容和形式,就急于动手做题。结果走了弯路,误时费力,造成误答。
3、不能准确及时地捕捉文中的重要信息。文学是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的,作品中的一切手法,都是围绕塑造艺术形象这一中心任务服务的,如果不能从整体上着眼理解全文,就不能正确地搜寻文学信息,也就不能正确把握作品的文学形象,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错题也就在所难免。
4、不能借助原文中的语词进行表述。有的考生在阅读中只会引用原文作为答案,一旦原文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就不会间接地引用有关语词进行连缀作答,以致把答案做错。
5、词汇贫乏,不能用恰当的语言表情达意。有的考生在阅读中也大体了解作答内容,就是一时没有恰当的语词表达这个意思,以致造成误答。
明确了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命题的特点及学生解题误区后,我们也就找到了现代文阅读复习的捷径――回归课本。因为课本所选的课文既具典范性,又具科学性,是一笔很好的现代文阅读财富。所以我们可以挑选出1-5册典范的课文,然后根据文体将其主要归为两大类――小说和散文,然后根据考纲要求进行针对性复习。因为学生平时学课文时总觉得与高考脱节,不知道考查哪些能力点,也不知道怎样去作答,所以复习的大体思路可以如此安排:复习代表篇目――相关链接其他课文――方法、思路探究――迁移训练。现以散文中的抒情散文复习为例,展示复习过程案例。
1、代表篇目:《故都的秋》。
2、复习目标:分析文章结构思路,把握散文思想感情,品味散文语言,赏析散文的表达技巧。
3、片段赏析:
片段一:
(开头)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结尾)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问题:开头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结尾一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开头奠定了写景的感情基调――清、静、悲凉,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统领全篇。结尾升华感情,与开头相照应。
片段二: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问题1:从这秋晨一景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主观色彩”(情绪)?
明确:这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幅秋晨生活场景,在“很高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梁氏族谱之祖系.doc VIP
- 工程维修委托协议合同书.docx VIP
- 《RPA财务机器人实训教程》教案示例.docx VIP
- 2023年3月scratch图形化编程等级考试试卷(四级)不带答案.docx VIP
- MITSUBISHI三菱CC-Link IE现场网络Basic远程I_O模块用户手册.pdf
- 2025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天津市区卷).docx VIP
- 《GNSS原理及应用》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偷窥漫画第一季完整.docx VIP
- 2023《传统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问题研究—以辽宁鞍山市为例》7400字.docx VIP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件-2024年高教版研究生新中特教材.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