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战后印度高等教育扩张和义务教育落后矛盾之根源初探
战后印度高等教育扩张和义务教育落后矛盾之根源初探
[摘 要]战后印度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但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却迟迟未能实现。这种矛盾状况对印度教育乃至国家其他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出现这一“高扩低缓”状况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传统文化因素不客忽视。本文试图从种姓制度、宗教传统、语言、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等四个方面来探寻这一矛盾的历史文化根源。
[关键词]战后 印度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9.1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6)03―0043―05
[作者简介]郑桂珠,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硕士生(福建厦门 361005)
一、战后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发展状况分析
(一)初、高等教育发展状况
1.在发展进程上初等教育落后于高等教育
印度初等教育发展进程一直落后于高等教育。1857年,印度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已正式确立,而印度义务教育(即初等教育为一至八年级6―14岁)在1893年才有了普及的初次尝试,且之后一直很落后,直到1950年才从宪法上确定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使初等教育就学率大幅度提高。但严重的中途辍学、较低的巩固率,使得义务教育目标难以实现,甚至不得不将普及目标期限先后推迟至1970、1976、1990和1995年。到2002年底,政府关于大幅度降低文盲率、对6―14岁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目标仍未实现。相比之下,高等教育已走过了20世纪50年代的大发展、60年代的高潮和70年代的减速等不同阶段。可以说在发展进程上,从古至今,其初等教育一直落后于高等教育。
2.在发展规模与速度上初等教育慢于高等教育
独立后印度高等教育的典型特征是扩充剧烈,其规模与速度前所未有(详见表1)。
50年来,印度大学数从30所增加到259所,增长近9倍,学院数从750所增加到11 089所,增长15倍,大学在校生数从26.3万增加到741.8万,增长27倍。有资料显示,1950―1985年印度高校学生数年平均增长率达9.2%,1955―1971年更是高达13.4%,同期西方发达国家中最高的瑞典也才8.5%。①如此快的增长速度,以致有“无情扩充”之称。
与高等教育相比,初等教育的规模和速度也在扩大和加快。如小学学校已从1950―1951年度的22.3万所上升到1999―2000年度的83.9万所,②增长近3倍。在校生人数也逐年递增,1―5年级学生从1950―1951年度的1 920万增加到1998―1999年度的11 090万,增长近5倍;6―8年级学生则从310万增加到4 030万,增长12倍。③
同时,印度小学的毛入学率也有所增长(见表2)。但是净入学率却增长缓慢,而且巩固率仍较低,辍学率高。例如,1981―1982学年入学的学生到八年级时流失72%,女生则达78%。④1986―1987年度,印度全国1―8年级当中,辍学率为64.90%,男女分别为61.44%、70.16%,⑤且辍学率还存在着地区、阶级、性别的不平衡现象。尽管近年来差距在缩小,但并未根本改观。因此说,尽管印度的初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发展规模和速度均慢于高等教育。
3.在办学条件上初等教育劣于高等教育
尽管经费紧张是初、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但高等教育办学条件相对要优于初等教育。初等教育办学条件令人忧心。校舍上,1978年22.40%的小学没有校舍,到1986年此比例仍达17.61%。⑥师资上,尽管小学教师从1946―1947年度的32.0万增加到1979―1980年度的131.2万,但师生比却从1946―1947年度的1:31上升到1979―1980年度的1:54。⑦教学上,教师擅自停课现象严重。根据哈佛大学等组成的经济学家团队对印度20个邦3700所公立小学的调查,每天都有25%的教师旷课。⑧
总之,在发展进程、发展规模与速度、办学条件等方面都表现出初等教育落后于高等教育的特征。
(二)初、高等教育失衡发展的影响
战后印度教育“高扩初缓”,教育的“倒金字塔”状况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教育急剧扩充,导致教育浪费严重
对于渴望早日实现现代化,改变落后面貌的印度来说,迅速发展教育是必须的。因此在各种需求下,印度迅速扩充高等教育。但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应符合本国国情,印度的国情是生产力水平、人民文化水平总体不高,因此大力普及初等教育应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印度教育的现实发展脱离了国情,致使高等教育的扩充与社会对各级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大量高级专门人才失业、学非所用、大材小用、外流,教育浪费严重。而初等教育却人、财、物严重短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新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新编辑).pdf
- 学科建设的要素及原则.pdf VIP
- LEHY-Pro电梯维保初级讲师培训20210628.pptx VIP
- 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及应用.pptx VIP
- 电商法律风险防范与规避培训.pptx VIP
- 中国中医药“十三五”规划教材 内经原文背诵.pdf VIP
-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DB32/T 4788-2024).pdf VIP
- 迈瑞病人数据共享协议开发指南.pdf VIP
- 专题 10习作训练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中专项复习含答案.docx VIP
- T/CABCI 002-2018_全谷物焙烤食品.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