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锔器鉴赏和研究
锔器鉴赏和研究
锔,是我国独有的传承了一千多年的民问手艺。锔补手艺为我们留下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锔器。锔器是上几十代人生活的证物,它见证了历史的更朝换代岁月的世事兴衰,蕴含着多元化文化和丰富的社会信息。在锔匠行业悄然消失、历史遗存的锔器濒临绝迹、锔器的功能由实用走向收藏研究的今天,锔器的文物价值逐渐显现出来。
遍及九州纵贯千年
瓷器美观、耐高温、经久耐用,一件瓷器能够使用几十年几百年,瓷器是我国自唐代以来最重要的日常用品。但瓷器有个性脆拍摔的致命弱点,而且瓷器一旦摔坏就成了不可降解的永久性垃圾。针对瓷器的这一弱点,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修复破损瓷器的手艺——锔。追溯“锔”的起源我们会发现“锔”最早并非是修复瓷器的,《汉语大字典》(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2011年8月版)对“锔”字的解释是:“1.锔子,又叫抓钉,用以加固建筑构件或接补有裂缝的器物。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羯霜那国·铁门》:‘既设门扉,又以铁锔。’2.用锔子接补器物。《玉篇·金部》:‘以铁缚物。’《集韵·烛谓》:‘锔,铁束物也。’”可见早期的“锔”是用铁抓钉加固建筑构件,至今遗留着许多历史证物。例如,1300多年前修建的乾陵地宫墓道堑.壕,这条墓道堑壕全部使用了长1.25米、宽0.4-0.6米的石条填塞,石条之间都用燕尾形细腰铁栓板拉固。这应该是早期“锔,铁束物也”的实物。《现代汉语词典》对“锔”的解释是:“用锔子连合破裂的陶瓷器等:锔盆、锔缸、锔锅、锔碗儿的。”(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至于“最早出现在什么年代?”目前说法不一尚无确切定论,央视(10频道2011.6.4)播出《锔瓷无痕》专题节目,在节目中称锔这项民间手艺“至少有上千年的历史”。历史遗存的锔补过的各类器物在全国各地都不鲜见,出土的锔器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毛家湾瓷片坑。2005年7月北京毛家湾在管道施工中,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埋藏于明代早中期的瓷片坑,出土了100多万件瓷片,这批瓷片的年代上至隋、唐、辽、金、元,下至明代中期的正德,历史跨度达900多年;在这批瓷片中有的带有锔钉孔,有的瓷片上保留着完整的锔钉,充分证明了锔这项手艺被用于瓷器或许在宋代之前就已经出现,至少明代早中期已经在社会上十分普及。外国人对中国锔器也有所记载,在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著名儒学家伊藤东涯所著的《蚂蝗绊茶欧记》中称:我国南宋龙泉窑的一个精美的碗传到日本后,一直被当作国宝珍藏,到了日本的室町时代(1392—1573年)这个碗被当时的掌权大将军足利义政收藏。足利义政对这个碗备加珍爱,因为这个碗底出了一道璺,于是足利专门派遣使者携带此碗来到我国,恳请当时的大明皇帝照原样再赐一个。无奈各个窑场都仿烧不出这种釉色的物件,只好命锔匠把碗上的璺锔好后由使者带回日本。由于锔钉的形状有些像蚂蝗,当时的日本人便将锔钉称为“蚂蝗绊”。西方人最早记载锔补手艺的是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年),他在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到中国,曾游历过澳门、韶州、南昌、南京等不少城市,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到北京后受到明神宗皇帝的热情款待,在京城一直住到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病逝葬于北京二里沟。当他看到锔匠锔补瓷碗的时候感到极为神奇,在他的《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2005年5月版)中写道:这种瓷器还可以耐受热食的热度而不破裂,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如果破了再用铜丝熔合起来就是盛汤水也不会漏。利玛窦所说的“铜丝”即铜质锔钉,所谓“熔合起来”就是锔匠用铜锔钉锔补起来。北京毛家湾瓷片坑所出土的带锔钉的瓷片、伊藤东涯和利玛窦等人的记载,证明锔补手艺在明代社会已经相当普及,而古代社会任何手艺的普及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过程,锔补瓷器的手艺出现于1000年前是可信的。
见证变迁 浓缩生活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使用瓷器的国家,在唐代人李肇所著的《唐国史补》中称:“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文中的“内丘白瓷瓯”即指邢台窑所生产的各种白瓷器物,“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说明早在唐代社会白瓷器物已经不分贵贱地普遍使用。到了宋代我国开始出现由朝廷直接控制的专烧宫廷、官府用瓷的官窑。历代官窑烧造的瓷器无论器物本身的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非常高。但官窑瓷器毕竟数量极为有限,“以明代景德镇瓷业而论,在其民窑瓷业兴盛时年产瓷器可达3600万件,而据史料记载,明代御窑场在产量最大的时期(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生产瓷器仅12万件,只相当于民窑产量的千分之三。一般年景也不过数万件,尚不及民窑产量的千分之一,可见‘行于九域’的景德镇瓷器基本上是民窑产品。”(叶酷民:《中国陶瓷史》第509页)瓷器在我国古代社会的普及,促进了国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瓷器向世界各地的大量出口为欧洲、美洲乃至全人类的进步做出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韦伯理解社会学和理性解析.ppt VIP
- 高等数学上册:不定积分PPT教学课件.pptx
- 2025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 (江西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院) 招聘事业编制人员1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百家讲坛-易中天对话王立群.doc VIP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课件华东师大版.ppt VIP
-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实操技能资料.docx
- 2025年高边坡专项-锚杆框格梁防护工程施工(脚手架搭设CAD示意图).pdf VIP
- 聚焦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座舱白皮书(202304).pdf VIP
- 溺水急救预防溺水和溺水的急救.pptx VIP
- 预算编制的时间安排.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