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肝脏血管三维CT影像解剖的研究
肝脏血管三维CT影像解剖的研究
【摘要】 目的:影像测量正常肝血管的直径及夹角,探讨正常肝血管三维影像解剖特点。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50例体检正常的肝脏CT或MRI增强扫描资料,进行影像解剖测量,包括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直径和夹角的相关16个参数。结果:肝血管直径:固有动脉主干(0.33±0.09)cm,肝左动脉(0.20±0.05)cm,肝右动脉(0.25±0.07)cm;门脉主干为(1.28±0.17)cm,门脉左支(0.94±0.14)cm,门脉右支(1.06±0.21)cm;肝左静脉为(0.73±0.20)cm,肝中静脉(0.70±0.18)cm,肝右静脉(0.77±0.24)cm。门静脉左右支轴位夹角为(140.1±21.1)°、冠状位(132.6±21.2)°、矢状位(100.5±36.3)°。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存在变异,其分别变异率分别为10.9%、18.8%、31.9%。结论:肝脏血管三维测量正常值为判断慢性肝脏疾病对肝内血管的影响提供了解剖基础。
【关键词】 肝血管; CT影像解剖; 测量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8-0061-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5.28.029
随着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活体影像解剖成为影像医生关注的热点之一[1-3]。本文从影像解剖学角度对50例体检正常的肝脏CT或MRI增强扫描资料进行研究,通过测量肝血管直径及夹角相关16个参数,分析正常肝脏血管三维影像解剖特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50例行肝脏CT/MRI增强的体检,男女比例约为1∶1,年龄22~71岁,平均41.3岁。入选条件:肝功能正常者,肝脏无器质性病变者;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均无狭窄或闭塞者。
1.2 方法
1.2.1 检查设备 CT增强扫描:使用SEMENS Definition AS CT扫描仪,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10 mA或CARE Dose 4D,层厚2 mm。对比剂使用优维显(300 mgI/ml)1.5 ml/kg,注射速率3.0 ml/s,动脉期采用智能追踪技术,以腹主动脉腹腔干层面为感兴趣区,设定触发阈值100 Hu,触发后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7 s、25 s和115 s。MR增强扫描:使用GE Signa HD 1.5T MR扫描仪,8通道腹部线圈采集信号,梯度场强度为33 Mt/m,切换率120 T/(m?s)。采用三期屏气FMAE增强序列,TE minimum,反转角12°,矩阵288×192,FOV 38×38 cm,屏气时间14 s,采集次数1。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以2~3 ml/s的流速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0.1 mmol/kg)或普美显(Gd-EOB-DTPA,0.025 mmol/kg),然后以同样流率注射15 ml生理盐水冲洗,三期延迟时间分别为20 s、60 s和180 s。
1.2.2 测量 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MPR)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等技术分别进行血管重建和测量,测量(1)直径,测量血管分叉后1 cm以内的血管直径,在原始薄层图像上测量;(2)位置,即角度测量(详见图1~图6),以血管分叉点为圆心测量两分支血管之间的3D角度。具体测量参数如下:肝固有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直径;门静脉:主干、左、右支直径及左右支之间的3D角度(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左支矢部的直径及矢部与人体矢状面之间的夹角;肝静脉:左、中、右三支的直径及它们相邻之间的轴位夹角。本组74%的门脉右支因垂直矢状面走行而无法测量门脉左右支矢状位夹角。规定门脉左支矢部与矢状面的轴位夹角偏右为正,偏左为负,负值约占10.0%。
1.3 肝血管分型
肝动脉分型采用Michels分型标准[4]分为10型,门静脉分型根据Couinaud[5]和Atri等[6]的方法分为4型,肝静脉分型根据汇入下腔静脉的不同方式分为5型:Ⅰ型:正常型,肝左、中、右静脉分别注入下腔静脉;Ⅱ型(两支)肝右静脉单独汇入下腔静脉,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合并后汇入下腔静脉;Ⅲ型(三支):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和肝左静脉分别单独汇入下腔静脉,肝左内静脉或肝右前静脉起自肝中静脉;Ⅳ型(四支):肝静脉右前支、右后支、肝中静脉及肝左静脉/肝右静脉、肝中静脉、肝静脉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