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人小令俗之美浅述
元人小令俗之美浅述
自从“一代文学论”及其证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不少学者认同之后,前贤时哲论述元明清通俗文学者日渐增多。但是,对元代文学的研究,仍然存在着重杂剧、轻南戏,重戏剧、轻散曲,重套数而轻小令的偏颇。尤其对元人小令之“俗”专题系统论述者,并不多见。本文管中窥豹,试图揭开冰山一角,让大家领略一下元人小令的神奇魅力。
那么,究竟何谓“小令”?所谓“令”者,本意为法令、命令。《说文》:“令,发号也。”酒席间行令,即为酒令。《后汉书?王逵传》载“(王逵)尝作诗、颂、诔、书、连珠、酒令凡九篇”。词曲称“令”,乃源于唐人宴席之酒令。“唐人饮酒,必为令以佐欢”。(宋?蔡居厚《诗话》)“唐人饮酒,以令为罚”。(宋?刘颁《中山诗话》)其时宴饮常于席上设“席纠”或“觥使”,以掌酒令,由歌舞伎任其事,称酒妓或酒令妓女。她们以其擅长的歌舞用于行令,于是,“歌”与“令”两者合一,出现了由酒令演变而来的“歌令”这一名称。后来,“令”就逐渐成为篇幅短小的歌辞一体之称名,成为唐宋词之“诸体”中的一员。
元曲之“小令”,或曰“元人小令”,属于元代散曲的一种,也是元散曲的基本单位。当时亦称“叶儿”,燕南芝庵《唱论》云“时行小令唤叶儿”,清朱彝尊又称其为“叶儿乐府”。过去也有人称之为“元人小词”的。它源于古典诗词而自成一格,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
元人小令属于“俗”文学。郑振铎先生曾说:“‘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换一句话,所谓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①这就恰切地点明了俗文学的特点与本质。在中国文学中,俗文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上所谓的“正统文学”,其范围是比较狭小的。“差不多除诗与散文之外,凡重要的文体,像小说、戏曲、变文、弹词之类,都要归到‘俗文学’的范围里去。”②与正统文学相比,俗文学所受的政治束缚更少一些,因而形式更自由,揭露更彻底,具有更大的表现力和更强的生命力,“往往是比之千百部的诗集、文集更足以看出时代的精神和社会的生活来源。他们是比之无量数的诗集、文集,更有生命力的”。③由于“口耳相传”和“传而能唱”的需要,决定了它通俗、直白、朗朗上口的“俗文学”特点。
同其他艺术体裁的产生和发展一样,元人小令最初也是在民间文学的土壤里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当时也称“市井小令”或“叶儿”。王骥德《曲律》云:“渠所谓小令,盖市井所唱小曲也。”它往往由歌妓传唱,在勾栏瓦肆、酒楼妓院间流行,因而身份卑贱,一向被视为“小道末技”而不登大雅之堂,如明代李开先,藏书甚富,号称词山曲海,然而他刊行的,也仅有乔吉和张可久两家的小令。清代号称包罗古今的集大成之作《四库全书》,对元人散曲,也只列了乔张二家的存目而已。元人小令属于俗文学,不为封建正统文人所重视,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我们也并不否认元人小令中亦有所谓清新雅致的“雅词小令”,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比如张可久的【双调】《折桂令?九日》,但那毕竟只是少数。而且,这种“雅词小令”,简洁灵动,通俗易懂,也恰恰反映了元人小令“俗”之特点。所以从总体上来看,元人小令是属于“俗文学”的。
笔者认为,元人小令之“俗”,并非仅仅是指元人小令的“俗白”或“通俗”。“俗白”未必不“蕴美”,“俗白”也未必没有“庸俗”成分。实际上,元人小令之“俗”,蕴含着一种内在美,即“俗”之美。这包括:真实之美、情趣之美、意境之美和语言之美。下面简而述之。
一、真实之美
元人小令所蕴“真实之美”,是比较直观可见的。首先是那些反映现实、揭露黑暗之作。特殊的时代,特殊的文人遭遇,特殊的理想、价值观,造就了元代文人特殊的审美追求。写俗人俗事,高扬俗趣,充分张扬自己生命的个性,成了元人小令作品的情感基调。这一点与宋词大异其趣。宋词写的好像都很美,即便是愁,也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元人小令则不然。它只让我们看到无奈、凶险等社会现实,大部分是对俗世生活的一种真实关照而非艺术化的虚构描绘。诸如对民族矛盾、家国衰亡的哀叹: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王恽【越调】《平湖乐?采莲女》)
夕阳西下水东流,一事无成两鬓秋,伤心人比黄花瘦,怯重阳九月九,强登临情思悠悠。望故国三千里,倚秋风十二楼,没来由惹起闲愁。(无名氏【双调】《水仙子》)
众所周知,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整个中国的朝代。这给广大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留下了难以弥合的创伤。中国人历来都有“天朝大国”的地理观念,有君君臣臣的封建伦理意识,觉得中国便是世界的中心,东西都是中国的最好,皇帝更是真龙天子,“君权神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