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柳和圣治国思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柳和圣治国思想

浅论柳和圣治国思想   柳下惠是春秋时代鲁国人,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贤人。孟子称之为“圣之和者”,后世尊之为“和圣”。本文从领导学的角度,来探究柳下惠治国思想的内涵,以期对柳“和圣”这一历史人物取得新的认识。   一、主张热爱国家,矢志不渝   爱国,是治国的前提。爱国的方式,因人而异。柳“和圣”的爱国方式是:“不羞污君,不辞小官”。   据《论语?微子》记载: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的行为,后人孔子、孟子是不赞同的。孔子认为“子未可以去乎?”孟子阐发“去父母之邦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则仕”。孔子、孟子认为柳下惠屈已的爱国方式,不足取法,而对柳下惠没有机会来展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又感到遗憾不已。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都似乎没有注意到,柳下惠在治国的实践中,肯定要比孔子幸运得多。之后,孔子“去父母之邦”,周游各国,同样还是往而被“黜”,悲剧依然在循环上演,令人深思。在鲁国的柳下惠最终还是等到了“忧民救乱”的机会,通过运筹帷幄,取得了智退齐国大军的伟绩;通过讲求诚信,顺利解决了“岑鼎”争端,既避免了强敌的入侵,又坚持了诚信原则。   二、主张淡泊名利,言行一致   柳下惠淡泊名利,强调自身修养,言行一致,不计个人得失: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言中伦,行中虑;彼为彼,我为我,彼虽裸裎,安能污我。   我们从《论语》、《孟子》等记载中得知,柳下惠淡泊名利主要体现在:“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不辞小官”,“遗佚而不怨,?i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等等,已为后人所共识。   柳下惠自身修养主要体现在:“直道而事人”;“言中伦,行中虑”;“遗佚而不怨,?i穷而不悯”;“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等方面。直道事人,表明柳“和圣”聪慧过人,学识渊博,洞察秋毫,且生性耿直,不枉道而事人,积极劝谏执政者,以实现自己的治国安邦之道。为人做事,“言中伦,行中虑”,从不信口开河,言语始终合乎法度;治国态度端正,不随波逐流,一切从实际出发,深知“一言可以兴邦”的道理,忠于职守;行为谨慎,非经过深思熟虑而不为,深知“一言可以丧邦”的道理,不断劝阻执政者的不当治国行为,让人肃然起敬。柳“和圣”爱恨分明,绝不与平庸无为的君臣同流合污,“且彼为彼,我为我,彼虽裸裎,安能污我?”,这就是柳下惠的“直道”。为此在“事人”的过程中,“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难免遭到排挤,但他执着地为国为民请命的思想,却始终没有改变,即使是处于“遗佚”境地,也没有改变,也从“不怨”;即使是处于“?i穷”境地,也没有改变,也从“不悯”,似乎已将这个复杂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读懂看穿了。   柳下惠一生都在追求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言行始终保持一致,至于个人的得失,从不计较;虽身临困境,也处之泰然,这样的人生观,实在难得也难为。   三、主张感恩社稷,为民造福   柳下惠尊重自然,以及感念大自然的养育之恩,并明确提出“功烈”观:“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体现了柳“和圣”的理国之道,说明柳下惠治国理念高远,眼光独到之处,令人信服。   据《国语》等文献记载,柳下惠认为“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土地、五谷、山川河流,如神保佑着百姓,对人的生存有功德;日、月、星辰,如神保佑着百姓的生息,为百姓所瞻仰;大地的金、木、水、火、土,如神保佑着百姓的生殖,为百姓所依赖;九州的名山川泽,如神保佑着百姓的财用不绝,为百姓所仰仗等等,这些“皆有功烈于民者也”,是应该受到祭祀的。   柳下惠崇敬那些为人类提供生存环境的大自然,如“社稷山川”、“天之三辰”、“九州名山川泽”等“皆有功烈于民者也”,祭祀这些自然之“神”,使执政者常怀感恩之心的同时,也要牢记“前哲令德之人”,继承他们的忧国忧民、勤政为民的思想,此乃执政之道,也是养育国民之根本。   四、主张仁智理国,强调能力   柳下惠劝告执政者要提高理国能力:己不知而祀之,难以为仁且智。   据《国语?鲁语上》记载:“今海鸟至,己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智矣。夫仁者讲功,而智者处物。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能问,非智也。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避其灾也。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文仲闻柳下季之言,曰:“信吾过也,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使书以为三?k。”   柳“和圣”注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不能将治理国家当作儿戏。“己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智矣”。柳下惠直言劝谏,为政者,在没有弄清楚事情发生的原因之前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