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东陵丧事活动中民族特征
清东陵丧事活动中民族特征
清东陵是清朝的皇家陵园之一,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部。清东陵共有15座陵寝,内葬有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以及3位阿哥和2位公主,另外还葬有王爷、保姆、侍女、贞臣等。清东陵原有各类建筑物、附属建筑物580座(组),现存508座(组),总占地78平方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系最为完整、保存最为完好的帝王陵墓建筑群。
东陵肇建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终止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历时近两个半世纪,几乎与清王朝相伴始终,在这里举行过无数次的丧事活动。这些大大小小、风格独特的清式建筑,伴随着清王朝的兴起、发展、鼎盛到衰亡,真实地反映并记录了清王朝的历史。清王朝的统治者是满洲贵族,其丧事活动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民族的烙印,体现出了满族与汉族丧葬制度的不同。
大体承袭明代规制,局部保持满族特征
清东陵的建筑保存得相对完整,有黄瓦红墙的帝、后陵建筑,也有绿瓦红墙的妃园寝布局;既有享殿、碑楼、明楼等中轴线建筑,又有朝房、班房、配殿、神厨库等两侧建筑,都渗透着浓郁的满族特征。
石像生:清东陵的石像生基本沿用明式。顺治孝陵的18对石像生,无论在数目上还是在种类上,均以明成祖长陵石像生序列为蓝本和标准。但是,其文臣、武士,却又表现出浓郁的满族特征。文臣,头戴貂皮暖帽,身着箭袖长衣,左侧挎刀,右侧佩荷包、餐刀,一条长辫垂于脑后;武将,则身着箭袖紧身衣,胸前刻团龙补子,左侧挎刀,并有餐刀和香囊垂于右跨部,长辫同样垂于脑后。在东陵的景陵、裕陵、定陵的石像生中,所刻文臣、武士的容貌衣着也大抵如此。
碑刻、斗匾、神牌文字:在东陵的大碑楼、神道碑亭、明楼碑中,都有文字雕刻。其中,大碑楼的“圣德神功碑”上刻有皇帝一生的功绩,有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满文在左侧,是因清代尚左的缘故。神道碑亭中,则刻有皇帝死后的庙号和谥号以及皇后的谥号,所刻文字为三种,满文居中,突出其统治者的地位,蒙文居左,汉文居右,尊卑秩序井然。
在帝后陵墓中,于隆恩门、隆恩殿、明楼上均悬挂斗匾,分别书写着“隆恩门”、“隆恩殿”、“某陵”等文字,其中,文字种类和布局一如神道碑文字一样,满文居中,左蒙文,右汉文。
神牌以栗木为之,其制式有奉先殿神牌、太庙神牌和陵寝神牌三种。后宫主位中,妃以上等级才有神牌供奉,嫔以下只有神位而已。陵寝神牌平时供奉在暖阁中,祭祀时,由礼部官员请出,供于大殿内宝座之上,接受臣子的礼仪朝拜。神牌文字亦有三种,同样是满文居中,左蒙右汉的布局。
称谓:清式陵寝的建筑基本上承袭明陵式样,但在称谓上却略有不同。如隆恩殿,明称为?恩殿;龙凤门,明称为灵星门。尤其是隆恩门外的东西朝房,清陵中称为饽饽房和茶膳房,这与明式称谓大不相同,带有显著的满文化特征。
朝房位于神道碑亭和隆恩门之间,相向而建。其建筑制式一模一样,为单檐硬山顶,有前廊,面阔五间。西朝房称饽饽房,是做祭祀所用的各种饽饽的地方。满族人把各种面食制品统称为饽饽,是因为他们的祖先以武定天下,惧怕作战时被敌人以箭射中心脏,所以将点心说成饽饽。皇帝大婚时,往往在新婚之夜吃上几个饺子,称为子孙饽饽,以祈求多子多孙。
西朝房称为茶膳房,是祭祀时制作奶茶和膳品的地方。满洲人在关外时,喜欢以奶茶代饮,无论日常生活还是在过年过节时,奶茶是其必不可少的饮品。进关后,这一传统保留了下来,上至皇族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对其情有独钟。所以在陵寝建筑中,将东朝房称为茶膳房体现出了满族人与众不同的民族特征。
陵寝供品展现出满族的生活习性
满族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尤其在饮食上更具特色。
喜用野味:这与其游牧民族的习性有关联,在供品中多有反映。野菜类:蕨菜、蘑菇、 芥末菜等,并配以清酱和面酱。野果子:山葡萄、奶子干、干梨 、沙果等。野坚果:松仁、桃仁、榛仁、栗子等。野畜、禽:野鸡、野黑牛、野鹅、野鸭等。
饽饽类供品五花八门:供品中,饽饽桌为主桌,是其主要供奉的食物。在清陵中,帝后大供桌中饽饽达到65盘(碗),品种十分丰富,计有鹅蛋、鸭蛋、鸡蛋、奶皮、干果、鱼儿饽饽、江米糕、黄糕、江豆条、寸麻花、炸勒克、烙勒克、蜂蜜印子、沙糖印子、鸡蛋印子、鸡蛋鲁酥、七星饼、鸡蛋糕、白烧饼、鸡蛋烧饼、炸高丽饽饽、各色赶皮、各色奶糕、花糕、面糕等。
各种水果:本地水果有苹果、黄梨、波梨、红梨、桃、杏、柿子、槟子、樱桃、鲜葡萄、红枣、山里红等。南方水果有荔枝、龙眼以及各色西瓜、甜瓜、香瓜等。
另外,在供品中,羊肉、鹿肉、牛肉多种多样,还要供烧酒等。不过是等级不同,供奉的数额各有不同而已。
独具满族特色的陵寝官制称谓
清代陵寝官制比较健全。一如在宫中一样,在陵寝风水围墙之内有内务府,康熙以前有太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