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系统与人7.23事故救援与善后
系统与人7.23事故救援与善后
为什么早早就宣布现场没有了生命迹象?为什么不能进行更长时间的现场清理与搜救?为什么要着急挖坑与拆解车体?更不可思议的是,在发现小伊伊一个多小时后,桥上的16号车厢也被吊了下来,7月24日晚19点铁道部宣布已经具备了通车条件,此时公布的死亡人数仍是35人。可是,后来又在清理现场的过程中发现了4具遗体,死亡人数上升为39人。
他们都是第一次坐动车。24岁的苏忠普在杭州做大米批发生意,7月23日下午,登上了从杭州开往福州南的D3115次列车16号车厢,同行的还有舅舅金显眼和9岁的小表弟金扬钟。这是他们父子第一次出远门旅行。
躺在温州第二人民医院的病床上,苏忠普向本刊记者回忆这次旅程,只剩劫后余生人世无常的感慨。那天晚上,面对被行李架、座椅、车体死死压在一起的舅舅,他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慢慢垂下头,没了气息。
最初赶来的村民和路过的行人,面对这事故,是茫然无措。当时被困在D301次动车2号车厢里的福建人林克波告诉本刊记者,在撞击刹那间不知道了翻滚了多少圈,才重重地摔到地上。他回忆,自己慢慢坐起来,见到有手电筒光在窗外晃动,听到敲击声,那是外面的人用砖头、石头和铁锤敲击车窗玻璃,可是,一次次砸下去,除了渐渐显露的裂痕,就是无法打碎那扇窗户。
这也是林克波第一次坐动车,从镇江上车,终点是福州。他是一名驾校教练,这次去镇江,是参加那里的残疾人申领驾照培训课程。本来计划自己开车,可老板怕他们路上太累,就买了动车票。跟他同行的同事陈云英坐在隔壁一格包厢里,不幸遇难。
破解救援无门
温州消防支队特勤大队是最早到达事故现场的一支专业救援队,因为去年挂牌成为温州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直属大队,他们拥有当地最好的救援工具和人员。“可是,这次救援,在技术上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旺晓伟向本刊记者坦言。消防战士抡起消防斧砸玻璃窗的时候,旺晓伟说他心里咯噔一下――玻璃不仅没碎,反而把斧子弹了回来。再砸几锤,也只是露出裂缝,窗依然纹丝不动。平时的车祸救援中,能轻松砍断一条小拇指粗钢筋的消防斧,却砸不烂动车的窗玻璃,这让在场的人傻了眼。砸中间,还是砸四角,他们没有经验,也从没有人告诉过他们。后来,有战士砸向四角,发现更有效果;再后来,又摸索出用气动切割刀效果也不错。同样,最早赶到的上海铁路局宁波工务段的工人们,用来破窗的工具也是8磅重的大铁锤。一位在动车上工作的维修机师告诉我们,宣传画里常见的那把小小的破窗逃生锤,每节车厢也只有两个用做紧急逃生出口的窗户才可以砸开。
让这些专业救援人员吃惊的还不仅是玻璃,旺晓伟感叹,动车的车体材料也大大出乎他们的预料。那些切割汽车铁皮轻而易举的电动切割器、无齿锯,一开动立刻打滑,根本进不去。他们尝试着用氧焊切割机直接切割车体,但用尽了一罐半的乙炔、耗费了两个多小时,也只能在车体上切出一块1平方米大小的窟窿――传统的专业救援,在集合了多种高科技的动车面前,变得苍白无力。
面对“又大又硬,毫无经验与知识”的动车车厢,他们束手无策。“能进去的地方都进去了,能砸的玻璃也都砸碎了,但仍然有一些死角,根本没办法。”尤其是被D301次5号车厢压在下面的D3115的16号车厢,被层层钢铁包围着。旺晓伟无奈地告诉我们,传统的音频生命探测仪只能在非常安静的环境下才有效,当时根本用不上。视频生命探测仪需要依靠一根70厘米长的软管探进去捕捉图像,可一旦碰到阻挡物又失去了效用。
直到现在,旺晓伟说他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动车车体的材料和特性,只有靠着从网上搜集的一点信息得知,动车车体是一种高硬度的铝合金,他拿出被切割的车体断面照片给本刊记者展示,双层铝合金车体中间,不仅填充了将近10厘米厚的保温降噪材料,还有一个个工字形钢架连接着。为了总结这次动车救援的教训,7月25日,消防专业人员来到温州西站,对已经运过来的动车车体进行了切割试验,发现用空气等离子切割机效果要好些。他们在总结报告里坦言:“在此次破拆攻坚处置中,遇到对动车车箱体使用材料、技术标准、内部结构不清,造成攻坚破拆难等问题。”
相对于这一次救援过程所引起的争议,庞大的铁路系统对安全意识与救援技术的轻视,更值得深思。不要说从没接触过动车救援的消防人员,即便是动车的制造方,也从来没有考虑过破解车体这样的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动车制造工程师告诉本刊记者:“由于材料的特性与焊接方式的现代化,时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车必须采用铝合金材质。这次事故前车就是不锈钢材,后车是铝型材。在重量上,铝型材是铁皮列车的一半,但整体承载结构、硬度、载重和强度,却要比铁更好。”
只是,他们对更快、更轻、更结实的追求,却压根儿就没想到有一天也可能成为生命的杀手。“铁道部针对动车的安全测试只是在性能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