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文化与商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紫砂壶文化与商业

紫砂壶文化与商业   地点:北京中华家园   时间:2007年3月   主讲:宋双才   紫砂壶收藏家,   昵称“北京老壶”   顾问:张志强   紫砂壶收藏家、   制壶人,超级壶友   策划:薛跃进   《商业文化》执行总编   壶友:丁国忠 吴?M?M 李瑞兰   王爱民 常 波   赵 蓉 梁 斌         宋双才:大家都是紫砂壶的爱好者,有的还是多年的收藏爱好者。今天相聚在此,关于紫砂的问题我都愿意回答,和大家共同探讨。   薛跃进:在座的人当中,您是接触紫砂壶年头最长的吧?   宋双才:我是1975年开始接触壶的。买的第一把壶,是因为我的母亲。那年我在清华上学,有机会去宜兴实习,母亲就要我带一把壶回来。紫砂壶已有400年的历史了,泡茶隔夜不馊,好喝。当时什么也不懂,就到当地的杂货铺里挑了三把壶回来。那个时候也没什么假货。真正开始喜欢紫砂壶是后来的事情。2002年以后,发现紫砂壶的功用不仅仅是泡茶,还有更多的其他作用,比如说房间装饰、艺术把玩啊,所以就越来越喜欢了。   常波:我对壶是刚刚入门,用紫砂壶也十年了。我的壶龄虽长,但仅限于解渴。现在有四把壶。买第一把壶的时候,当时还觉得很好呢,后来才发现壶嘴儿都是歪的。   宋双才:值得收藏的壶,起码要有形。   常波:除了壶形,还得是名家做的吧?我五年前在马莲道的茶城买了几把壶,壶上还可以刻我的名字。刻自己的名字好不好呢?   宋双才:好啊,就像书画里的双款一样。   常波:反正当时就是觉得好玩,买那个壶花了500多吧。   张志强:当时500块钱算是很高了。等你玩壶成了名家,后面又有自己的戳,这壶就值钱了。   常波:这壶是不是也跟瓷器似的,一部分是生活用品,还有一部分是艺术品?   宋双才:是。所以我总跟大家说,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去理解紫砂壶就足够了,根本不用再站在别人的角度上看。用别人的观点去看,越看越不明白,用自己的观点看总有看清楚的一天。瓷器和艺术品都是这样一个过程,比如说拿一块金子到银行去兑钱,肯定不怎么值钱。把它做成一枚戒指,可能就很值钱,做成一尊佛就更值钱了。   赵蓉:常先生讲他是才入门,我还没入门呢!接触茶也是巧合。一个朋友开茶馆,送了一套茶具给我,觉得挺好玩的,开始鼓弄一下。宋老师在博客中讲,您买第一只壶只花了5毛钱,却是一把好壶?   宋双才:对,5毛钱。现在看来那把壶是非常好的。   赵蓉:现在值多少钱?   宋双才:2004年我在潘家园看过一把同样款式的壶,但质地没有我的好,要价800元。   李瑞兰:升值空间还是挺大的。      宋双才:看怎么讲了。5毛钱要是在1980年买猴票,可以买6枚,现在一枚猴票卖2000元,6枚就是1.2万,比这把壶值钱多了。   梁斌:我觉得壶文化实在是太深了。在这儿看见张先生的壶,觉得自己那些壶就是垃圾。像我们这种刚入门的人,想买一把壶自己用,第一步应该怎么办呢?   宋双才:有您这种疑问的人特别多,我们先来把话题说大一点: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有几千年的历史。古代文献里讲茶是完病之药,就是说茶从发现时起就是跟药结合的。做饭的时候一片树叶飘进锅里,吃完饭后,病人的病好了,于是就开始对树叶感兴趣,这就是茶的雏形,后来茶用来调味,比如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到后来文人雅士对茶的推广宣传有所探讨,既然喜欢喝茶,就要讲究得细腻一些。很多人就开始对喝茶的器皿关注起来,比如说宋代喝茶,一定要用什么样的盏才能看茶看得清楚,到明代发展到顶峰。从明代到清代,中国开始受到外族的入侵,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逐渐被侵蚀了,清代统治者开始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修修补补,比如说清代的家具,和明代相比,雕工啊镶嵌啊都做得十分繁琐,茶的文化也开始没落。从这个角度来看,对茶文化的探索,在清朝开始往下走,然后到民国、到解放、到文革,整个一条线都是往下走,大家的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对文化的需求肯定要受影响,一些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影响了我们的茶文化。什么时候开始出现拐点呢,就是2003年的“非典”时期,那时出现了一个食谱,有六种颜色,其中绿色就是指绿茶,通过喝茶来提高免疫力。大家为了保命,开始重新关注绿茶,茶的产业开始复苏,报纸上也出现了大量关于茶的文章。绿茶大受关注之后,乌龙茶红茶也站出来,茶文化在整体上开始被撬动,形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局面,包括现在的普洱茶热。普洱茶被称为热的古董,可以收藏,越藏越香。2006年我们国家茶出口是102万吨,第一次超过100万吨。但即使这样,在近百年来我们国家始终没成为茶出口的第一名,肯尼亚是出口茶叶的老大。作为一个茶起源的国家,这是一种压力啊。   更多人开始关注茶了,喝茶的人就开始选择茶具了。但同时,紫砂壶的发展也正遭遇瓶颈。紫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