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语言品读策略.docVIP

阅读教学中语言品读策略.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教学中语言品读策略

阅读教学中语言品读策略   【摘要】语言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守护语言的诗性,应该成为语文教学自觉的担当。语文课堂尤需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字词的选用、句式的参差、文气的流转、声韵的抑扬,体会语言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关键词】语言 诗性 字词 句式 文气 声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A-0072-02   语言不仅是符号工具、表现形式,其本身便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早在18世纪,法国作家布封就说“风格即人”,20世纪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更认为“语言是存在之家”,他们都把语言提升到了本体论的高度。   守护语言的诗性,应该成为语文教学自觉的担当,自觉规范使用词语、潜心琢磨语言美感、精心调配字词组合应该成为高中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堂尤需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字词的选用、句式的参差、文气的流转、声韵的抑扬,研究字与字、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体会语言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为了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基点,降低品味语言的难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妨尝试以下策略。   一、字词的选用   引导学生关注文句中传神的动词、形容词、虚词等。具体方法如下:   (一)找:老师点拨精彩之处,请学生在文中找出例子加以佐证   例:教学小说《断魂枪》(老舍),请学生找出文中纯正的北京地方口语。   学生仔细阅读,是不难找出的,例如:   卖膀子力气 混个肚儿圆 吃口管事儿的   活动活动,露露脸 象个样儿   不含糊 玩艺地道 这儿没生意口   上眼 不中用   进而教师总结,这些口语既通俗浅白,又朴素活泼。而活用口语正是老舍先生语言艺术的基础和亮点。   (二)填:给出语段,空出精辟的字词,请学生自己填空,再与原文对照,体会遣词用字的好处   例:教学《拿来主义》(鲁迅)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学生自己阅读时,往往轻易地就让这些精妙之处溜掉了,这时,教师以自己的眼光识见,运用填空的形式,提醒他们格外注意。经过一番揣摩玩味,学生基本可以领悟到,“捧”字让“大师”们恭敬的媚态跃然纸上,“挂”字刻画出他们卑下炫耀、巴结讨好的丑态。所谓“发扬国光”更是自欺欺人,字里行间有着作者冷峻的讽刺,而“进步”则是毫不留情的反语讽刺。   (三)删:在既定语句中,删掉某个字词,请学生体会表情达意与原文的差别   例:教学《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去掉“但”和“就”,语势平顺。加上“但”“就”语势重浊,突出反动政府的无理和野蛮。   (四)比:将原文中的词与其近义词相比较,推敲原文用字的考究   例:教学《葡萄月令》(汪曾祺)   风摆动树的枝条,树醒(动)了,忙忙地把汁液送(传)到全身。树枝软(摇)了。树绿(发芽)了。   雪化了,土地是黑(肥沃)的。   黑色的土地里,长出了茵陈蒿。碧绿。(长出了碧绿的茵陈蒿)   一经比较,学生容易辨识出孰优孰劣,教师进而引导他们体悟语言看似平凡处的奇崛。“醒”“送”,运用拟人手法,一草一木,在作者眼里都是有情的,都是活泼泼的生命。“软”将初春枝条随风摇摆的柔美映入眼帘。“绿”,则将春风比作一支神奇的画笔,给树着上嫩绿的颜色。“黑”色的沃土,包孕着无限生机,且与大地之绿构成春之景。“碧绿”则单词成句,豁人耳目,于舒朗中唤起读者的想象,并且朗读起来别有节奏之美。   这些平常简单的口语,却是经过了作者苦心孤诣地打磨推敲,看似轻描淡写,实则举重若轻,所以,阅读要用心抚摸文字,不可轻易滑过。   (五)析:教师精选一则语段,请生写一段话赏析,指出其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等   例:教学《葡萄月令》(汪曾祺)   一月,下大雪。(赏析:简洁明了,点出季节、物候)   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赏析:三句话,步步推进,言简意赅。句号停顿构成有意味的节奏)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赏析:比拟,葡萄睡得那么香甜,它是在酝酿新生命吧)   教师聚焦语言出彩的一段,请学生有意识地思考、推敲、说出语言之美,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大有裨益。   二、句式的参差   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作者别出心裁地锻造出长句、短句、整句、散句。我们阅读时就要揣摩、领会其匠心之处。   例一:教学《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