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袁黄的劝善思想.doc
论袁黄的劝善思想
[ ]作为晚明劝善思潮中的一部 分,袁黄的劝善虽然借鉴了佛道思想, 但归根结底源于儒学。儒学“亲民,的 社会责任感、重视家庭伦理的传统在袁 黄劝善思想中都有表现,而其对“善” 的界定以及“随缘行善”等提法也体现 了阳明心学强调内心而不著于外物的特 点。策略化的表达使袁黄的劝善思想更 为流行,而功过格的引入使劝善由例证 式的、说教式的转变为个人的、私密的、 可以量化的,从而使劝善由简单的对外 宣讲变成了每个人改过向善的工具。
[关键词]袁黄劝善功过格 在晚明思想界,劝善是一种很流行
的思潮,“各种‘功过格’ ‘感应篇’‘阴 鸳文’等宗教伦理之色彩非常浓厚的道 德实践手册或通俗伦理教科书竟然一下 子大量涌现,称其为一场思想运动毫不 为过。在这一思想运动中,袁黄无疑是
最突出的一位。袁黄(1533-1606年), 字坤仪,号了凡,浙江嘉善人,万历十 四年(1586年)进士,明代著名学者。 他的劝善思想尤其是其功过格思想,在 十六七世纪影响很大,清初思想家张履 祥在《与何商隐》的信中说:“袁黄功过 格,竟为近世士人之圣书。”当然,张履 祥站在程朱正统的角度上,尤其是站在 其师刘宗周所为《人谱》的角度上,对 袁黄持批评态度。《告先师文》中,张履 祥说:“本朝至隆、万以后,阳明之学滋 敝,而人心陷溺极矣。卑者冥冥于富贵 利达,既惟流俗之归,而其高者率蛊于 李贽、袁黄猖狂无忌之说,学术于是乎 大裂。”虽然被攻击为“猖狂无忌”,却 也客观地表明袁黄劝善思想在社会上广 泛流行的现实。袁黄的功过格思想也一 直影响到18世纪,其《了凡四训》更是 屡经刊刻。因此,在十六七世纪的劝善 运动中,袁黄的功过格思想有重大意义。 酒井忠夫称袁黄功过格在善书思想的发 展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不为过 誉。那么,袁黄的劝善思想根源是什么, 为什么对社会上一般民众具有如此之大 的吸引力?在劝善思想发展史上,袁黄 的贡献是什么?
一、袁黄劝善思想中的儒学因素 袁黄的父亲与王畿、王艮等人都有
交往,而袁黄本人是王畿的门人,与王 畿的其他门人丁宾、周汝登等人都有交 往。因此,从学术渊源上看,袁黄属于 阳明后学。沈大奎在《训儿俗说序》中 说:“司马坤仪袁公幼即志圣贤之学,从 事于龙溪诸先生之门。”袁黄亦自言:“我 在学问中,初受龙溪先生之教,始知端 倪,后参求七岁,仅有所省。”因此袁黄 对于心体的论述始终是阳明后学的论调, 强调即凡即圣。阳明后学式的思想表达 在袁黄作品中随处可见。其论“明明德” 云:“明德不是别物,只是虚灵不昧之心 体。此心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汝 今为童子,自谓与圣人相远。汝心中有 知是知非处,便是汝之明行,但不昧了 此心,便是明明德。针眼之空,与太虚
之空,原无二样。吾人一念之明,与圣人全体之明,亦无二体。”阳明曾对朱子所言“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一语曾加一 “心外无理,心外无事”的转语,意指心体为虚灵不昧。“一念之明与圣人全体之明,亦无二体”的思想也与王阳明所说不同分量精金只论足色不论分量的思想很相近。袁黄论“至善”,亦以“虚空”为喻,说:“何以见至善?此德明朗,犹如虚空,举心动念,即乖本体。”这与阳明、王畿以来以“无善无恶”释“至善” 一脉相传。袁黄论“亲民”,也是谨守阳明学遵行古本《大学》的路径。当然,袁黄曾以同为嘉善籍的云谷禅师为师,习静坐之法,又交妙峰法师,深信天台之教,受到佛学的影响。他说:“吾师云谷大师静坐二十余载,妙得天台遗旨,为余谈之甚备。余又交妙峰法师,深信天台之教,谓禅为净土要门。”从《祈嗣真i全》看,袁黄自述还曾经在南京栖霞寺得异人传授祈嗣之诀,谓“天不能限,数不能拘,阴阳不能阻,风水
不能囿”。虽然没有说这异人的身份,但 属于宗教人物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袁 黄的劝善思想毫无疑问糅合了三教的思 想。在儒、佛、道三种思想中,尽管有 些学者认为对袁黄“心性”修养影响最 大的乃佛门中人,但在袁黄劝善思想的 表达中,儒学及阳明心学的痕迹是非常 清晰的。
袁黄的劝善观念有其哲学根源,而 这种哲学主要是儒学。袁黄对于劝善的 热衷与投入,源于他对儒学中“亲民” 与“万物一体”等思想的理解。在讨论 “亲民”时,袁黄对儿子说:“亲民以万 物为一体则亲……汝今未做官,无百姓 可管,但见有人相接,便要视他如骨肉 则亲,敬他如父母,则亲。倘有不善, 须生恻然怜悯之心,可训导则多方训导, 不可训导则负罪引慝以感动之。”在阳明 的思想中,亲民不只是修身,不只是自 了,袁黄同样是这么认为的。那么,对 于为官之人来说。亲民就是安百姓,但 是没有官位的人既然不能只图自了,那 又该如何亲民呢?袁黄提出的亲民之法 便是与人相接使其感到亲近,使不善之 人负罪引慝以感动。见不善,可训导则 多方训导,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