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澳门基本法第6条与第103条中财产权的保护限制与征用1范剑虹
1
論澳論澳門門基基本本法法第第 6 條與條與第第 103 條中條中財產權財產權的保的保護護、、限限制制與與徵徵用用1
論論澳澳門門基基本本法法第第 條條與與第第 條中條中財財產權產權的的保保護護 、、限限制制與與徵徵用用
范范劍虹劍虹2
范范劍劍虹虹
一、導論
澳門特區基本法第 6 條和第 103 條第 1 與2款中財產權的保護、限制與徵用
是各國憲法或基本法中人的基本權利中的極為重要的條款。兩大法系均各國均對
此詳細的論述。法學家培根(Bacon )1623 年寫的《崇學論》(De dignitate et augmentis
scientiarum)中說過:“判斷的對象(本國法)不能同時成為判斷的標準” , 馬克·
安塞爾 (Marc Ancel )也說過:“在一國法律中固步自封,就像勸誘生物學家把研
究僅僅局限於一個種類的生物上一樣“3 。因而,在澳門基本法中的有些條款的判例
或司法解釋還十分有限或還不詳盡的情況下,參照其他國家的學理與判例及立法
的科學內涵,也是對澳門的基本法的發展的一種科學的參與。即使現在還存在著
不同的國家與不同的政制,但是“政通人和、安居樂業”是各國憲法追求的一個重要
目標,加上大多數的法律科學是無國界的 ,因而重視別國的科學、重視別國的實
踐,無疑是法律本地化不可缺少的內容。由於德國基本法的嚴格的科學體系與完
整的社會福利架構,以及英美4法在二戰後參與了德國基本法的制定,再加上作為
大陸法系代表國的德國憲法法院對基本法中基本權利的特別貢獻,因而德國的基
本法的理論與實踐無疑具有一定的學習價值。本文就試圖從澳門的實際出發,結
合德國的經驗教訓,對澳門基本法第 6 條和第 103 條的法律適用作出一個抛磚引
玉的探討。這種對財產權在基本法上的保護與限制的探討,不僅僅是憲法學者感
興趣的領域,而且還是經濟憲法5與經濟行政法和民法與經濟私法專業的法律工作
人員感興趣的題 目。
1 、歷史與意義
除了 1789 年法國的人權宣言已涉及財產權外, 縱觀憲法史,最早在法律上明文
規定財產權的僅見 1849 年德國的《法蘭克福帝國憲法》(Frankfurter
Reichverfassung )第 164 條和 1919 年的德國《魏瑪 法》(Weimar Rechtsverfassung
- WRV )第 153 條。 值得世人注意的是,《魏瑪 法》(WRV )第 153 條,在私
人所有權的自由支配與自然法 (liberalistisch-naturrechtlicher Begruendung des
Privateigentums )的社會功能(soziale Funktion )的關係上做出了重大的立法上的
1 此文於2006 年3 月31 日在澳門的“基本法: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保障”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稿。以在《澳
門基本法》論壇的2006 年5 月的年刊上發表。在《海外法學》2006 年第一期轉載 。
2 澳門大學法學院教授、德國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3 Cf.Ancel,supra note 33,p.9.
4 關於美國的財產保護的經驗教訓請參閱:陳新民, “憲法財產權保障之體系與公益徵收之概念” – 德國
與美國的比較研究一文的結論部分,載: 陳新民 著, 《德國公法學基礎理論》(下冊)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
年第433-454 頁。
5 參閱:范劍虹,“經濟法概論”,載:劉高龍/趙國強/駱偉建/范劍虹(主編/副主編),《澳門法律新論》(中
冊),第 143 頁下,澳門基金會出版,2005 年版。
1
2
解釋6 ,因而被 1949 年的西德基本法所接受 。以後各國均對財產權的保護制定了
類似的立法規定。美國的憲法修正案第 5 條和第 14 條中都涉及財產權的保護與合
法徵用。同樣,澳門基本法的第 6 條、第 103 條也規定了對個人財產權利的保護
和規定了公權力對此的一些補償義務 。這對於澳門的經濟與憲法秩序具有重大意
義。從自由的基本權利的角度 ,財產權(尤其是所有權)作為個人勞動的結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