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企业所得税法课件1反避税立法讲解.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企业所得税法中 反避税立法 主要内容 一、反避税立法原则 二、反避税条款的主要内容 三、从反避税工作内在要求看新税法的执行 一、反避税立法原则 (一)结合我国转让定价实践 (二)借鉴国际反避税立法经验 (一)结合我国转让定价实践 立法实践 管理实践 我国转让定价立法实践 构建了我国转让定价税制框架 反避税立法存在的差距 我国转让定价立法实践 现行转让定价税制框架: (一)法律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13条) 税收征管法(第36条) 我国转让定价立法实践 现行转让定价税制框架: (二)法规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 (第52-58条) 税收征管法实施实则(第51-56条)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10条) 我国转让定价立法实践 现行转让定价税制框架: (三)规章  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税务管理规程 (国税发[1998]59号和国税发[2004]143号)  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预约定价实施规则 (国税发[2004]118号) 我国转让定价立法实践 反避税立法存在的差距 -涵盖范围较窄 -法律级次较低 -威慑作用较差 我国转让定价管理实践 1、我国实践发展 1986年,第一例转让定价案 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企业避税问题逐渐显现、 认识逐步提高、法规逐步完善,反避税工作经历了尝试和探 索的过程 近几年,加大反避税工作力度:  建立全国案件监控管理系统 (立案和结案环节报批)  规范调查分析  加大调整补税力度  拓宽信息来源  注重专业人员的培养 我国转让定价管理实践 2006年全国转让定价调查情况: 立案:257 结案:177 补亏:9.46亿 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8.76亿 补税:6.79亿 平均个案补税:384万元 个案补税超千元案件:13个,补税4.97亿, 占全年补税额的73% 我国转让定价管理实践 2006年全国预约定价谈签及相互磋商情况: 单边:签署3个;审核7个 双边:签署1个;审核3个 对应调整:谈3个,对应调整2个 我国转让定价管理实践 2、我国企业避税仍较普遍 一方面,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 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较快  涉外企业户数逐年增多 我国对外投资初具规模 另一方面,外资企业亏损仍较普遍,我国企业与避税 港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我国转让定价管理实践 3、各国间反避税竞争激烈,我国反避税管理存在差距  维护本国税收主权的重要手段  跨国公司“欺软怕硬” ,将利润更多地转移到反避税较宽 松的国家  我国反避税工作的威慑作用较弱 (二)借鉴国际反避税立法经验 引进了目前国际上防范避税的主要措施: (这些措施主要针对跨国关联交易)  成本分摊协议  同期资料  关联方和可比企业的协力义务  防范受控外国公司(CFC)延迟纳税  防范资本弱化  一般反避税条款  调增税款加收息 二、反避税条款的主要内容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内容: 第六章 特别纳税调整 (税法第41-48条;条例第109-123条) --反避税的全面立法 (一)转让定价 (二)关联申报、提供资料及核定征税 (三)受控外国公司(CFC) (四)资本弱化 (五)一般反避税 (六)加收利息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