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和伦理的跨文化研究-赵敦华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 一部分  “人 ”的故事 一 、研究西方人性论 的观念史叙事法 任何 民族 的伦理传统的根源都是一种关于人性的看法 ,一个 民族对人性 的反思越久远、越全面 ,他 的伦理传 统就越丰 富、越成 熟 。伦理与人性 的这种联系在 中国表现得最为 明显 。“伦理 ”是现 代汉语的词汇 ,来源于 日文 ,是对现代西文 (来源于希腊文 )一词 的翻译 。但 古汉语 中的“人伦 ”与“伦理 ”一词 的意义相 对应 。“人伦 ”就是现在所说 的“人性 ”与“伦理 ”的结合;两 者相互 依存 ,没有人性 ,也就没有伦理;而没有伦理 ,人类就不能生存 ,任 何人性(包括人 的恶性 )也都不 能维持 。因此 ,中国古代 思想家特 别关注对人性 的思考 。在长达两千多年 的时间里 ,人性论是 中国 思想家的不朽论题 ,而与此相适应 的是 中国的源远流长 的伦理传 统。据东汉初期的王充在 《论衡》的 《本性篇》中列举了已经存在的 人性论 ,计七 种:性善 ,性恶 ,性有善有恶 ,性无善恶 ,性善情恶 ,性 情相应 ,察己顺性 。后世 的思想家基本上也是沿着这些方 向阐述 人性论 的。 第 2 页 在西方 ,西方 的思想家也提 出了“性善 ”和“性恶 ”两种对立 的 观点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调和观点 。但是 ,就理论 的系统性 和连续性而言,中国古代 的人性论 比西方各家人性论更胜一筹 。 特别是儒家,对善恶 的不 同层次进行 了辨析,对人性 的善恶加 以辩 说 ,对各种观 点加 以比较、综合 ,建立起与形而上学相通、涵盖认识 论、伦理观、政治历史观等各领域 的性命 心性之学,形成 了关注人 性 问题的学术传统 。相 比而言,西方关于人性 的观点分散在各家 各派理论之中而很少 自成体系 ,各种观点也缺乏横 向交流和纵向 承袭 。在大 多数情况 下 ,只是对人性 的一个方面 ,如灵魂、理智、意 志、幸福等等 ,进行深入探讨 ,没有把人性作为 中心 问题和关注焦 点加以研究,也没有一个关于人的整体理论。 卡 恩( )在 《人学导论:关于人的整体的研 究》 )一书中列举了 门与人学有关 的学科 ,包 括:“哲 学 ”、“伦 理 学 ”、“人类 学 ”、“心理 学 ”、“社会 学 ”、 “政 治 学 ”、“经 济 学 ”、“历 史 学 ”、“语 言 学 ”、“宗 教 学 ”、“考 古 学 ”, 还有地理学、生态 学、控制论和仿生学等 自然科 学方面 的学科 。卡 恩说 ,所有这些学科都和人学有关,但又不是人学本身,人学本身 是“非学科 ” )和“非 专 业 ” 。他解释 说,人学不是一 门单独 的学科和专业,因为它具有相对于其他任何 专业和学科 的中立性(即不 以任何一 门学科专业为基础和前提 )和 普遍性(即研 究人 的整体,而不是人 的一个方面或一个部分 )。 卡恩把人学说成“非学科 ”和“非专业 ”的观 点是可 以商榷 的。 但他对人学性质的这一描述至少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大多数 西方 的和 中国的学者还没有把人性当做一 门学 问的研究对象 ,也 没有把对人 的研究作为一 门学科,但是,“人性 ”的观念在各 门学科 第 3 页 中又可 以说是无所不在 。 为 了了解 西方人性论 的全貌 ,我们 需要进行理论上 的重构;这 就是,把各种相关 的思想观念从各 门学科关于人 的论述 中概括、抽 取 出来 ,把这些思想的原材料组织在一个理论框架 中,重新组织。 我花 了很长时间思考如何进行这方面 的理论重构 的问题 。我思考 的部分结论发表在“作为文化学 的哲学 ”(载 《哲学研 究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